自由投稿
星期一, 3月 21,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吉林疫情失控 恐冲击汽车供应链 损及习近平威望

滚动 中国大陆

中国近期受到奥密克戎病毒的强袭,包含广东、吉林等省份爆发严峻疫情,其中吉林省自3月初以来的累计病例高达11,000例,让地方政府不得不祭出封省令,导致汽车制造商丰田、大众被迫暂停当地的生产线。对此,观察人士表示,这波疫情不仅显示中国防疫的清零政策难以遏止病毒蔓延,汽车供应链也恐遭断链,更可能进一步损及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政治声望。

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工人把一个体育馆改建成为隔离新冠病人的临时医院。(2022年3月15日)

中国近期受到奥密克戎病毒的强袭,包含广东、吉林等省份爆发严峻疫情,其中吉林省自3月初以来的累计病例高达11,000例,让地方政府不得不祭出封省令,导致汽车制造商丰田、大众被迫暂停当地的生产线。对此,观察人士表示,这波疫情不仅显示中国防疫的清零政策难以遏止病毒蔓延,汽车供应链也恐遭断链,更可能进一步损及中共领导人习近平的政治声望。

中国正面临自202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波新冠疫情,传染性极高的奥密克戎病毒在全国20多个省区市蔓延,本土病例自2月10日以来已累计超过2万例,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广东省、上海市等地。 其中,疫情重灾区的吉林省不仅3月中以来连续多日的单日新增病例飙破千例,3月19日更出现2起本土死亡病例,这是中国自2021年1月以来,死亡病例人数首次上升。不过,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表示,这两位病患的死亡原因为基础疾病。 为了严控疫情,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于3月13日至16日到吉林省指导防疫工作,指示采用结合核酸和抗原检测,以提升检测能力。吉林省则于3月14日宣布封省,使得全省约2,400万人的生活按下暂停键。 吉林省省长韩俊誓言,要做好吉林市全员核酸筛查、阳性患者全收治、密接人员全集中隔离,用一周时间实现“社会面清零”。从3月21日起,人口近400万的吉林市更实施4天的全域静态管理,封控区人员严禁出户,而管控区人员则禁止出单元大楼,若出门参加核酸采样,也必须即出即回,且居民只能每2-3天网上采购生活物资,由专人派送至门口,自行消毒并“错时错峰”取走。 不过,吉林省疫情至今未见缓和。3月19日单日的新增病例仍近1200例。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在周五(3月18日)的防疫记者会上坦承,当前疫情严峻复杂,其中长春市和吉林市的疫情最为严重,其感染人数占全省98%以上。 吉林疫情延烧 学者:防疫失灵、一周“清零”难

资料照:《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

位于美国纽约的《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中国当局虽极力遏止病毒肆虐,但吉林省要在一周内达成“社会面清零”的难度颇高,而孙春兰所指示的病毒检测方式,有失精准度,恐让疫情数据失真。 胡平告诉美国之音:“吉林省先用抗原检测做筛查,下一步就是核酸检测来复核,这样子可以更快速,不过这样检测精确度就会受影响,因为这次整个疫情蔓延的面积很广,你又采用了新方法,(疫情) 数据的可信度就成了疑问。我们也看到,全国很多地方的医疗队来支援(吉林),可见(疫情)形势确实相当严峻,能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做到社会面清零,还是很成疑问。”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

美国南卡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则说,中国包含吉林省等地挡不住奥密克戎病毒蔓延,显示当局目前采取的包含清零、封城等严厉措施,有侵犯人权之虞,又无法有效控制疫情。 谢田告诉美国之音:“世界其他各国采取的都是戴口罩、脸罩,或者隔离、(保持)社交距离和打疫苗,没有这种侵犯人权的清零政策。中共没有采取其他各国积极防疫的措施,而采取清零和封城政策,建立方舱医院也没有真正有效地治疗,这是不会有效控制疫情的,只是把这些染疫的人圈到一起,让他们自生自灭,这实际上是中共无视人权的另一个罪证。” 工业重镇沦陷 全球汽车业现断供危机 由于吉林是中国的汽车工业重镇,当地疫情严峻冲击到汽车制造业。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日本丰田汽车合资厂和德国大众汽车厂双双于3月14日起停工,复工日期未定。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2021年全年汽车产量约达2,700万辆,吉林省产量高居全国第三,约243万辆。 对此,位于台北的淡江大学产业经济学系教授蔡明芳表示,全球汽车产量早已因晶片短缺而骤减,如今吉林省部分汽车工厂又停工,让汽车业雪上加霜,甚至进一步冲击到中国制造及服务业,更可能影响全球经济。 蔡明芳告诉美国之音:“中国(车厂)停工,原来汽车产业已经恢复生产的供应链又会断链。如果(中国)一定要清零的话,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不是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影响是从出口的制造业、再到内需的服务业。如果中国内需大幅下滑,我相信对于全球经济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中国对于世界(经济)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美国南卡大学的谢田也持类似的看法。他说,2020年1月中国刚爆发新冠肺炎时,中国生产的汽车零件供应就因此短缺,导致日本及韩国等国的汽车业也陷入瘫痪,由此可见,吉林部分车厂停产,很可能对中国乃至于全球的汽车供应带来冲击。 谢田说:“全球供应链的分布已经达到了这么细致的程度,这次吉林出现的问题,对全球汽车的生产、制造,甚至对二手车市场都会产生相当长的影响。封城(可能)会持续几个月,所以这个影响会 非常大。” 部分产线因俄乌战移至中国 观察人士:北京未必得利 除了中国疫情及晶片短缺的影响,俄乌战事也让汽车市场深陷阴霾。全球信用评级公司标普全球旗下的汽车研究机构S&P Global Mobility周三(3月17日)宣布,受到俄乌战影响,2022年及2023年全球轻型车产量预估将分别下修260万辆,各达8,160万及8,850万辆。各界推测,由于许多车厂所使用的电子线束,也就是连接汽车内各个用电设备的配线来自乌克兰,这将使得关键汽车零件的短缺问题更加严峻。

资料照:德国大众汽车执行长迪斯(Herbert Diess)在2017年上海汽车展上。

对此,德国大众汽车执行长迪斯(Herbert Diess)先前表示,公司正将部分生产线从欧洲转移至北美和中国,以因应俄乌战事可能导致的汽车产线断链情形。不过,《北京之春》的胡平警告,此举可能平添德国车厂技术遭窃取的风险。 胡平说:“把工厂和供应链转移到中国有巨大风险,像德国的汽车工业很严重地依赖中国市场,那么中国人就会利用搜集到(的)专业知识,市场化你的技术,也就是从你那学来、偷来的技术,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对德国汽车造成很严厉的挑战。一些企业把业务转移到中国,我认为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台湾淡江大学的蔡明芳则说,即便部分欧洲或国际企业因俄乌战打算增加在中国的产能,然而受到全球疫情未见趋缓、以及中国近年胁迫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外资只会加速全球的分散布局,因此长远来看,中国不见得能因俄乌冲突而蒙其利。 蔡明芳说;“疫情让厂商不太可能再把所有的产线放在同一个地方。在立陶宛事件之后,(欧盟)认为他们有必要对中国采取反经济胁迫政策。当然在中国,它(外资企业)最重要的还是(满足)市场的内需,这些汽车厂还是会继续在中国生产。至于要从中国出口到其他国家的(产能),为了保险起见,这些大车厂会慢慢地去分散布局,不会因俄乌战争而让大家更想要进去中国。” 中国疫情连环爆 习近平威望受损? 中国不只吉林省病例激增,广东省深圳市、以及香港等地,都饱受奥密克戎病毒重创多时。 香港疫情失控让特首林郑月娥民望跌至谷底。根据香港民意研究所3月中公布的民调,林郑月娥的评分和支持率皆大幅下跌,分别达26.6分和负67个百分点,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 林郑月娥因疫情民调大跌,外界也好奇,中国疫情连环爆,会不会也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威望下挫?对此,《北京之春》的胡平给出肯定答案。 胡平说:“习近平把前一阶段中国在防治疫情方面取得的成功,通通归功于自己,反过来,如果今后中国的防治疫情出现重大的问题,当然会对他的权力地位造成相当大的影响。现在的问题是,中国清零成本太高,让社会付出很沉重的代价。如果你到头来不放弃或者改变’动态清零’,依中国先前的注射疫苗的状况和医疗设备的状态,很可能就会发生大面积感染,也会造成相当多人死亡,因此习近平肯定也感受到了种挑战。” 然而,台湾淡江大学的蔡明芳看法不同。他说,中国即便在2020年疫情初期的防疫工作荒腔走板,习近平的权力仍稳如泰山,现在就算防疫再怎么失策,北京只要加强钳制言论,就可能不会大幅损及习近平的权力或威望。 蔡明芳说:“他们(中国)还是讯息相对比较封锁的一个国家,共产社会透过国家的力量、党的力量,想办法把一些不好消息抹平,如果真的会影响到他(习近平)的威望的话,那应该早就影响了。毕竟在武汉疫情刚爆发时,影响是最大的,看起来习近平权力只有愈来愈稳固,没有愈来愈不稳固的情况。”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