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2月 17,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借冬奥走向国际的中国“国货” 及其潜藏的人权隐忧

滚动 焦点 中国大陆

然而,这些品牌要真正获得国际认可还可能面临多项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总是这些企业的商业决策能决定的。

北京冬奥会不仅承载着打造全新中国形象的政治任务,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也正借其打出国际声势。在“冬奥效应”之下,许多品牌迈出了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然而,这些品牌要真正获得国际认可还可能面临多项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总是这些企业的商业决策能决定的。

代表中国形象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当之无愧是本次冬奥的“顶流”,不仅在中国造成“一墩难求”的盛况,外国运动员与随行人员也被宣传成对其爱不释手,并被作为纪念品送给每个奥运奖牌获得者。冰墩墩造型的原型是中国北方小吃“冰糖葫芦”,据介绍,这一小吃承载着北京人的文化记忆。冰墩墩的外壳代表着糖葫芦的冰糖外壳,同时又像宇航员的外衣,象征着中国的太空梦想。冬奥吉祥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认为,冰墩墩之所以能够走红,内在因素是其设计形象有网红潜质,又有冰丝带、冰壳等流行元素,外在因素是由于奥组委、全球媒体的推动,国际友人的呼应,加上后来供不应求类似“饥饿营销”的销售方式,使冰墩墩能够火上加火。

无论如何,冰墩墩已经成为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喜爱冰墩墩的国际人士可能因其增强对中国的好感,而这份印象生根发芽,就有可能在未来改变中国形象。中国媒体喜欢宣扬来到北京的外国团队对中国的赞扬以及对冰墩墩的喜爱,除了增添民族自豪感,正是出于这份需求。

冰墩墩的走红模式及其内在影响也对中国品牌或文化产品的扩张提供借鉴。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本土商业品牌同样“大放异彩”。安踏体育可谓本届冬奥会最大赢家。安踏体育和恒源祥同为国际奥委会指定的东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服装供应商,中国运动员身穿安踏羽绒服站上领奖台的画面也一度登上“热搜”。安踏历经30多年历史,凭着深度绑定体育明星代言加紧跟大型体育赛事的模式,从代工作坊似的工厂成长为中国一线品牌,收购芬兰亚玛芬体育用品公司后,其整体实力更是大幅提升。目前,安踏已经成为全世界市值第三的运动品生产商,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西方媒体及商界的注意。

除安踏以外,匹克、青岛啤酒、科大讯飞等多个中国本土品牌也获得了多国奥运团队的认可。从场馆设施到奥运周边,从服饰到运动装备,从营养配餐到配套服务,中国品牌在本届奥运会上和诸多国际品牌唱起了对台戏,打响了其市场认可度和品牌认知度。

在中国品牌借冬奥之势获得“喜人”进步之外,也有需要警惕的因素,一是其营销方式的极端民族化倾向。这一倾向一方面可以迎合中共的宣传需要,另一方面其对消费群体的煽动效应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益,也可能产生难以控制的风险。二是这些品牌的制品并不能保证没有从中共恶劣的人权现状中受益。

尽管国际奥委会早在1月19日便声明,称为北京冬奥会提供的官方服装没有涉及使用强迫劳动的问题,其对安踏体育和恒源祥进行的第三方调查“没有发现任何强迫、抵债、契约或儿童劳工”,然而,这在一些人权组织眼中并不可信。国际奥委会的审计结果被认为透明度不足,并且缺乏对供应商负责任的采购做法的分析。在新疆地区,透明可靠的审查也不可能存在。

这方面疑点还包括,尽管安踏与恒源祥向国际奥委会保证其生产的官方奥运服饰不会使用来自中国的棉花或不含棉花,但在此前安踏发表的一篇力挺中国且极富民族色彩的宣言中称:“我们一直在采购和使用中国产棉花,包括新疆棉,今后我们也将继续这样做”。

因此,中国品牌不仅有沦为中共民族情绪宣传工具的风险,也正深陷实实在在的人权争议。有良知的人们想必不能忍受拥有可爱外表的冰墩墩或光鲜靓丽的服饰背后可能有被奴役的群体受到强迫劳动而参与的工序。这些中国品牌为了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所作的所有努力,可能会因深陷人权问题而一笔勾销。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