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的文字神秘西夏国成旅游卖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2月05日 转载)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景区入口,写着4个多数人看不懂的方块字,中文意为「大白高国」,这是西夏国(存在于1038到1227年)内使用的专用国号。(资料照片)
(中央社记者张淑伶台北5日电)看起来很像汉字,但又不是你认识的字—这不是艺术家徐冰的造字,而是真实存在过历史上的西夏文字。神秘的西夏国遗址,如今成了宁夏的观光资产。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夏王陵景区入口,大大地写着4个多数人看不懂的方块字,翻译成汉字是「大白高国」,这是西夏国自订的国号。
景区里无论是售票处或博物馆,除了汉字,还都附上了西夏文字,展现景区的「异国风情」。门口的摊位还有不少刻印章的师傅,号称可以将顾客的名字刻成西夏文字。这要是少了一撇一画,甚至是张冠李戴,又有谁会认出呢?
1038年建国的西夏,由党项羌族建立,是一个有多民族文化特色的佛教王国,地理位置在黄河中上游。根据考证,西夏文字共有5000多个,形体方正,结构和汉字很像,但是笔画繁冗,属于表意体系,是汉藏语系的羌语支。
细观西夏字,斜笔较多,也就是撇、捺多,结构重复的也多,这是和汉字最大的不同。
文字创制是一个地区文化高度发展的指标,不过,在唐末协助平定「黄巢之乱」有功的西夏,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后,其文字也就不再被使用了。
西夏王陵景区内,除了博物馆,最有可看性的就是3号帝陵遗址。这是西夏开国皇帝景宗李元昊之陵,在园区现存9座帝陵中保存得最好也最有特色。
现在看起来就像个大土堆的陵墓,其实原本外覆着木头建成的塔,反映出西夏的佛教信仰。从考古发现,当年陵塔建筑除了木制密檐,还有很多琉璃装饰构建,墓室则位于陵台地下,陵塔周边还有碑亭、阙台、月城等。
难得来到西夏国遗址并参观3号陵,想要拍照留影,但当地人说,陵墓是忌讳,一般来说拍照是「留景不留人,留人不留景」,留在记忆中的画面依旧是个土堆。
据介绍,这样一个存在千年的土堆,至今杂草难生,鸟儿也不在此歇脚,被视为难解之谜。
(博讯 boxun.com) 47714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