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谈蒋介石日记:为他的坚忍与坚持所震撼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5日 转载)
蔣介石日記原稿,中間為微縮膠捲。  新史記記者柯宇倩/2011年是辛亥革命百週年,自辛亥革命之後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蔣介石與蔣經國父子兩人都親身參與過。就在武昌起義紀念日兩天後,“兩蔣日記”所有權官司也告一段落,未來,“兩蔣日記”預料將發揮更大的歷史影響力。 “兩蔣日記”官司原訂10月31日蔣中正124歲冥誕時宣判,10月12日蔣家第四代蔣友梅已先透過律師撤告,聲明稱雙方都認同“兩蔣日記” 為全體繼承人共同所有,因此沒有繼續訴訟的必要。 官司告一段落後,根據蔣友梅的訴求,9名蔣家日記繼承人將共同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胡佛研究院重新簽約,當初促成“兩蔣日記”赴美的胡佛研究院研究員、前台灣總統府第一局副局長兼新聞秘書郭岱君在接受《新史記》採訪時表示,胡佛研究院目前並不清楚蔣家的情形,對於兩蔣日記涉及法律的部分,胡佛都不予評論。“法律上的事是蔣家內部的事,家族內部的共識是什麼,該如何處理,我們不清楚。” 蔣介石於1975年4月5日逝世後,將日記留給兒子蔣經國,1988年蔣經國病逝前,將蔣介石與自己的日記一併交給小兒子蔣孝勇保存;1996年蔣孝勇臨終前,再將兩部日記托給自己的妻子蔣方智怡保管。 多年來,許多學術單位極力爭取“兩蔣日記”,美國胡佛研究院更是花了18個月的時間與蔣方智怡接洽,最終讓“兩蔣日記”暫存在胡佛。2005年2月16日,蔣家與胡佛共同宣布,“兩蔣日記”由胡佛暫為保管50年,並將逐步公開蔣介石日記,如今這部日記已全數對外開放,每日吸引無數學者前往閱讀。 蔣介石一生勤於動筆,不但寫日記,許多演講稿也都是自己親自撰寫,未找人代筆。蔣介石日記共66冊之多,始於1917年,終於1972年,全部日記以毛筆寫成。郭岱君對《新史記》介紹,蔣介石日記開放後,到胡佛閱讀的學者有數百位,許多學者一來就是一年或數個月,這些學者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日本、韓國、香港、美國、歐洲,另外也有媒體人員和一般民眾,蔣介石日記是胡佛最受歡迎的檔案。 根據蔣家的要求,閱讀蔣介石日記者只能抄寫,不能複印,因此至今還沒有一份出版品概括了完整的蔣介石日記,不過與蔣介石日記相關的著作已有不少問市,著有《找尋真實的蔣介石》等多部相關著作的歷史學家楊天石,是中國大陸第一位讀到蔣介石日記的學者。郭岱君對《新史記》指出,楊天石研究蔣介石已有2、30年的時間,其歷史、國學底子都相當深厚,眾人也很敬重他的研究精神與成果,其著作不但受到學界的重視,也得到一般讀者的歡迎。
(Modified on 2011/10/15)
(博讯 boxun.com) 1722348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