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殿龙:企业长期严重污染官员哪里去了?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5月02日 转载)
磁河上游皮革厂的污水排放,其污染的程度,是不需要仪器来测试,就能够预知远远不符合排放标准的。但污染如此严重的企业能够生存15年,实在是反映了中国先发展后治理的饮鸩止渴发展模式的缩影。
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许多地方在前几年都公然支持一些高污染企业在本地生产。环境保护法规在已发展为借口下,变得苍白无力。相信磁河上游众多的皮革厂的存在,相关政府环保部门不会不知道,也相信当地各级政府不会没有接到过类似的民众的投诉。但企业能够运行15年,不是这家企业的能量很大,而是当地政府根本认为经济发展、GDP和税收高于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磁河上游皮革厂这样的长期高污染显然不是个例。很多地方都有类似污染的企业。只是随着中国大陆近几年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由以前的明目张胆,不需要任何治污设备和措施,也象征性、应付性购买一些设备,采取一些应付检查的措施;官员们对污染企业的保护,也由明转暗;环境执法部门,对这样的企业也偶尔开出停业整顿,企业关停,似乎是企业的事情,也减轻了执法的责任。总之,污染企业之所以能够持续生存,关键是当地政府没有下决心去关停治理,大处说是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小处说,污染企业就是自己或小团体取之不竭的小金库。
各地出现污染企业,不能归罪于企业本身,而在于当地政府的宣导和执法力度。如果一个准备要上高污染项目的企业,政府部门严告这样的企业官方是无法让其立足的,他就不会冒险建厂;如果环评阶段严格执法,不达标就不批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合法污染企业。允许污染企业一开始建厂,说轻点是官员们懈怠,说重点是有些贪官们故意要种下污染企业这颗“摇钱树”。
经济发展和破坏环境不是截然对立的。不发展高污染企业,也许经济发展慢一些,但相对对不可逆的环境破坏的发展,宁可要发展慢一些。事实上,许多高污染企业给国家和民众带来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是多数人的环境、健康成就了一些无良企业主和一批贪官污吏。发展当地经济仅是其升官发财的遮羞布而已。
当初看到许多地方有人邀请当地环保局长下他们管理的被污染的河里游泳,还稍微感到有点过分。但看到许多长期严重污染的企业能够持续生存,也颇感要让对严重污染企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执法不力的官员,让他们尝尝被自己放任污染环境的后果。而不是,村里污染了自己住在县里市里,内陆污染了,就去住海边;中国污染了,自己腰包装满了,就去移民国外。全国类此磁河上游皮革厂的严重污染企业何止一家,如果都放任下去,其污染比雾霾严重不止千倍百倍。能够移民国外的裸官毕竟是少数。不珍惜和治理自己辖区范围内的污染,即便没人人请你去游泳,但天上地下的污染,将让官员们也逃无可逃。
经济发展慢死不了人,环境被严重污染,不想死都难。各地青壮年死于癌症的数量剧增就是明证。应该查查那些连续多年排污的企业,其排污过程中,政府的角色何在。
来源:中华网博客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1703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