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英:去“国父”化兼谈《孙文的时代精神和历史遗产》
(博讯北京时间2016年3月13日 来稿)
【張英按注】
一、民主進歩黨學者曾教授建元兄,今天在臺灣民報發表《孫文的時代精神和歴史遺產》大作,方才拜讀,轉發分享。
二、欣聞民進黨朋友秉筆直書,肯定孫中山先生的「時代精神和歷史遺產」,不同於中國國民黨人八十多年造「神」,更不是中國共產黨的胡謅,深入淺出,實事求是,史為今用,很有意思。
三、必須澄清,張英首倡(唱)去孫文「國父」化命題,並未全盤否定孫文的歷史功蹟,這是两碼事。始終認為孫文是「偉人」,但再偉大的人物,也是「人」,不是「神」,反對稱啥「國父」,迷信惑人。所以,我稱孫文(孫中山)如同袁世凱(袁項城)總統,也是共同創建中華民國的「先哲」。並亦認定,黄興、孫文和章太炎等,梁啓超、陶成章、宋教仁、蔡鍔、黎元洪、段其瑞和蔣百里等等諸君,都是「五族共和」的「開國先賢」羣英,或可嬉曰「國父們」矣,還原史實真相。
四、重申一下掌故。依稀記得,1992七月下旬,我在中國青年團結會,主辦的海外學人旅台科研大會,演講中提及中華民國之名由來的典故。想起1961北京政協《文史資料》,有一篇先人回憶錄的寫真史稿,大意正是:中華民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大家原擬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參與締國之一的章太炎先生,力排衆議,曾曰推翻了滿清帝制,還政於民,當然共和,但國名太長了,宜縮寫為「中華民國」。這就是中華民國的國名由來!僅從這個角度而言,也早就簡接否定了後人所謂孫文是「國父」説之謬誤。
當年台北,我補充道:中共1949十一建政,周恩來、張瀾等人,為討主上毛澤杔要做開國皇帝,龍心大悦,便把中華民國,恢復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共徙有「共和」虚名,仍行專制獨裁之實,而且從此,老共製造了「兩個中國」,並遲進聯合國23年。毛皇帝事後才發覺,篡改國名,大呼上當,但木已成舟了。老共後來金元外交,强彈攻勢,輸出革命,買通了阿爾巴尼亞等國提案,才進入聯合國,佔了聯合國創始國之一的中華民國在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蔣介石先生的歷史性誤判,所謂「漢賊不两立」,退守台灣,錯過形勢,墨守成規,拱手相讓。
歷史長河,邪不壓正。1946以來,乃至1971迄今,中共國在聯合國的霸佔席位,尤其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依然沿用中華民國的英文國名。這是嚴肅的歷史,也是嚴峻的現實!
(以上要㸃,請便時參見中青圑結會1992有關《文集》,及1992年8月21~25日《香港時報》,張英撰稿《旅台随筆》,在此不贅。)
五、囿於以前時空背景,陳水扁總統、陳其邁立委他們,不宜因㘆廢食,也曾尊稱孫文為「國父」。與時俱進,不能苛求。中國國民黨朋友,不作自我反省,一味苛責别人,成何體統!
即便現在,也未到台灣執政當局,在朝野大多冇共識之前,貿然廢除孫文「國父」流行説。冇到火候,尚有過程。所以,張英前時按語有所附説「開發民智,有個過程,政治考量,要分輕重先後,民生第一,講究歩驟,切忌操之過急。冇到火候,好事變壞。只能自下而上,民間先來硏討。高志鵬立委單獨提案,竟要在全民尚未共識之前,馬上取消懸掛「國父」孫中山遺像,暴衝過頭,政治上實在欠智。他這樣做,不利小英總統真正在中華民國憲法框架下「維持現狀」,既去國民黨「中國化」,又去民進黨「台獨化」,左右開弓,穩妥地走中間道路,㸃亮台灣。為使蔡英文民進黨完全執政,完全負責,做好總統府、黨中央、行政院和立法院的溝通協調,因勢利導,蔡英文時代未來美好,我也認同蔡總統兼任黨主席! 」。
這意味着,我是贊許民進黨人,民選立委議員,本土的政務官,婉拒面向孫文遺像,宣誓就職,三鞠躬叩,行禮如儀。孫中山先總理,曾是國民黨「總理」,幾十年來,是國民黨的「黨父」,國民黨歷來黨國不分,如同後來的共產黨,黨即是國,國就是黨。孫文從來冇當選過中華民國正式總統,所謂「國父」,是汪精衛、蔣介石他們,後來强加在全國人民頭上。甚至中華民國的國歌,竟有「吾黨」,蔡英文準總統是民主進歩黨主席,她唱國歌不唱「吾黨」這個中國國民黨,理所當然,毋庸指滴。
但我還得申明,張某是民間學者,思想開放,製造去孫文「國父」化的舆論,自由言論,言者無罪,自下而上,由㸃及面,公民權利,轉型正義。我們硏究歷史,偏重學術,結合現實,以史為鏡,史為今用。畢竟不同於綠營朋友的政治考量,亟需符合目前主流民意,有個漸進策略,尙未精進到去孫文「國父」化階段。這顯然是更高層次的問題,當下不宜「合二而一」混淆。也正是從這個層次來説,感謝公劉兄共識,認同張英去孫文「國父」化,「海内外第一人」!這是一。
其二,蔣渭水先生英年早逝,公認是台灣民主革命先行者,民族英雄,與孫中山伯仲之間,令人敬重。但我認為,不能去孫文「國父」化後,却反而樹蔣渭水是新「國父」,那是對先哲的又一大不敬。台灣本土朋友,應當興建「蔣渭水紀念舘」,以供後世景仰,刻不容緩。
其三,由此引伸,所謂「推倒偶像」,本意指的改變陋規,除舊革新,並非形式,如同中共文化大革命,大革文化命,大肆破壞文物,天怒人怨。要講究中華文明,尊賢優秀傳統,我同大家一樣,反對暴力,非法剷除「國父紀念舘」,當改名「孫文紀念舘」,或稱「開國羣賢舘」可也。與此同理,我主張保留「中正紀念堂」,或者改善為歷任「總統紀念舘」,保存珍貴的歷史文物,真相留人間,承前啓後。
六、歡迎爭嗚,百花齊放。自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孫文是否「國父」,當時就有不同意見,眾説紛紜。張某尚未出生,要評判〖立〗孫文為「國父」的造神問題,不言而喻,自然冇我的份。本人到了六十年代開始,有所疑惑,特别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致力硏究民國史、國共两黨關係史,其中讀了名記陶菊隱《北洋史話》(六册)、《袁世凱傳》,梁啓超的《飲冰室全集》(42册)、王維國的《詩詞史話》,以及《宋(宋教仁)案始末》等等,才有頓悟。當下,我只是〖去〗已「立」的孫文「國父」,不同界定,如此而已。
有人看了《走向共和》影評,自詡抨擊「國父」、「國母」的封建名號,曾在2003,早於張英,果真如此,很好的事。我認為算誰是「第一」,無謂之爭,冇意思的,不敢恭維。去孫文「國父」化,大家的份内事,亟需羣策羣力,長期的浩大系統工程。各位要化大力氣的,持之以恒,並非一人所能,一言九鼎,亦非口舌逞能。與其爭做誰是「第一」,還不如就位共嗚,一鼓足氣,後來居上,多寫些去孫文「國父」化的文章!殘腦殘手,自甘「退避三舎」,落在百名之外,做101名吧,但愿能者多勞,趕快上陣,再接再厲,做前百名,第99名、98名⋯⋯,何樂而不為?樂觀其成,恭候佳音!
張 英 拱手 👋
2016三月十一日🎆 匆塗🚏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72071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