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山青:未来基金为的,是银行的未来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3月07日 转载)

摄:CY Alex
题为编辑所拟
曾俊华在2014年表示,未来「人口老化,生产力下降,影响经济增长。」他委任了「长远财政计划工作小组」提出对策。小组于2014年3月提交了报告,建议成立未来基金、资产证券化、限制非经营支出(主要是限制基建)等。
曾俊华在7月延长小组任期。小组的首要任务,是「就香港设立储蓄计划(即「未來基金」)作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就计划提出可行的方案」。小组于今年3月2日发表第二阶段报告。报告中的第一章响应了这问题。
笔者认为,「未來基金」的主要问题是:
1. 绕过立法会;
2. 改变投资方法,封顶十年;
3. 更少规管;
4. 当遇上重大经济危机时,只救银行,不救基层;
5. 影响医疗、教育、福利等开支。
绕过立法会
小组建议未来基金的成立,不采用法团和信托基金形式,而是行政途径,即「未来基金将会是财政储备内的一个名义账户。」「工作小组注意到,不论是成立法团或信托基金,均必须有法律依据。政府与立法机关或可能需要超过一年时间处理有关的立法工作。」
从创新及科技局到未来基金,我们看到政府在类似事情上会尽量绕过立法会,绕过立法会的坏处是回避了社会讨论。
高风险
小组建议将财政储备分为「营运及资本储备」和「未来基金」。在2014年,「营运及资本储备」约占7成;未来基金占3成。未来基金的投资分为两半。一半放在外汇基金的「投资组合」,另一半放在「长期增长组合」。 「长期增长组合」为高风险投资。
更少规管
未来基金取消了保证回报率,取消投资部份规定,「金管局应至少每年一次就「未来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资产分布,咨询财政司司长、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以及财政司司长认为合适的其他人士。」
倘若「未来基金」出现大量亏损,它可以「较长期的投资可承受按年的投资市场波动、包括在个别年度出现较逊色回报的可能」作推诿责任。
只救银行,不救基层
由于政府收入与开支并不同步,每年从4月至11月,政府的现金流会出现赤字,7月份约为百多亿。小组建议,当「营运及资本储备」低于6个月政府开支时,便要启动应变措施。其应急方案是首先进行债务融资或政府资产证券化。
『工作小组认为,即使情况严峻到了非要动用「未来基金」不可的地步,也不应只为了填补当前资金不足和推出实时纾解民困的措施,而应同时考虑投放资源,推行逆周期措施,以重振经济,刺激增长。这些推动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投资重要基建项目及推行其他逆周期措施。「未来基金」既然不是恒常的资金来源,就不应赖以支付经常开支,除非已用尽所有其他可行的集资方法,始作别论。』
这等于美国金融风暴的,Wall Street not Main Street 的历史重现。
影响医疗、教育、福利等开支
「工作小组明白,在长、短期的需要间要有所取舍。如把每年财政盈余拨归「未来基金」积存,转拨的百分比愈高,可用作营运及资本储备的结余便愈少。工作小组认为,从务实的策略而言,25%至33%应是适当的转拨范围。」
虽然,预算案演词附录预测,未来几年的盈余约为367亿、170亿、364亿、220亿和512亿,但不足信。以今年的638亿为例,30%为190亿,为房屋公共开支的6成。其影响医疗、教育、福利等开支是不言而喻。
附录:外汇基金投资组合
外汇基金投资组合主要为「支持组合」、「投资组合」和「长期增长组合」。在2013年,「支持组合」占基金的43%,用在支持货币基础。「支持组合」由于须持有流动性极高的美元资产,当中大部分为美国国债。因此,「支持组合」基本上没有利息回报。
「投资组合」占54%,主要投资在全球债券及股票,其投资回报为4.6%。
「长期增长组合」投资在私募股权和房地产,其回报为16%。这份部交由外聘经理管理,但由于难寻找投资目标,在2013年,它只投资了886亿,尚有802亿承担额未进行投资。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87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