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畸形考评制度令高校教师成家奴 请看博讯热点:中国教育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月05日 转载)
边界 评论员

柴春芽(左)及高晓涛。
最近,两位诗人兼高校教师在个人微博上向学校的「逼迁」行动发起了挑战。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创意写作中心教师柴春芽、高晓涛,先是被院方用显然不公正、不合理的「学生评分」羞辱,接着,校方再出台一个竞聘限制性条件排挤两人。具体条件包括应聘教师必须与作协签约,或有鲁迅文学院和大学作家班受训经历,但与学历无关。而柴春芽与高晓涛一贯以独立作家自居,这种规定形同给两人量身定做的「逐客令」,换句话说,即便学历低,只要是体制的人,依然可以继续留在高校。
至于究竟为何遭排挤,两人并没有明言。但发文中隐约提到,与学院内部的人事纷争,以及两人一贯的独立姿态(比如在课堂上讲授前捷克总统、共产时期异见人士和作家哈维尔作品)有关。两人虽在移通学院工作时间不长,但根据二人自述,教学上可谓兢兢业业、尽心尽力。以柴春芽为例,一门课讲下来,撰写了六万多字的课程讲义,并且其中一部分已在国内文学杂志《天南》发表。带8个班,1000多学生,光是每学期期末改1千多份课程作业,已属工作量超额。
无论校方这么做的目的,是出于私人恩怨,还是打压体制外作家,国内高校教育体制僵化,劣币驱逐良币,都是不争事实。而且,畸形的学术考评,已让许多有独立观点的年轻教师遭放逐,本该以学术为公器的学人,随时有变家奴的风险。比如,几年前陈丹青因清华大学招生制度僵化愤而辞职,接着,上海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张雪忠因致信教育部,建议取消高校马列政治课而被停课。在西北政法大学,法学副教授谌洪果因政治观点遭校方以职称评定相威胁,主动脱离体制。最近,最近四川大学教师周鼎发表「自白书」,表示从此不再在川大开课。因为他坚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
周鼎开玩笑说,如今内地高校,「科研是自留地,教学是公家田」,结果便是,自留地莺歌燕舞,公家田满目苍夷。由于高校教师晋级、评职称,看重的是自身「科研能力」,但考评制度,论文发表数和承担各级研究基金数量,如同「三座大山」,压得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喘不过气来。曾有教师开玩笑式地向校方发问:讲好一门课能折算成几篇论文?结果学院、教务处、校长都说不知道。无心教学的高校教师大有人在,专注教学的反而少。曾有南方一所重点大学的教授,上第一节课跟学生言明:「我上课好不好,你们听不听都无所谓,因为我已经拿到教授了,对我没有影响。」制度缺陷影响之坏,可见一斑。
即便学校表面上「重视教学」,所谓的重视也流于各种「数字管理」的机械化操作,且时常有民粹倾向。如这次两教师挑战事件,就是一个明显例子。柴春芽授课严谨,给上课玩游戏、作业抄袭的学生打0分。而如今高校老师学生「互不为难」风气盛行,这样严格要求的教师,往往难过期末「学生考评」那一关。也就是说,学校的考评制度陷入犬儒化,对严守师道尊严的教师全无保障,也让校方打压持异见观点的教师,客观上提供了「武器」。
在柴春芽的微博上,他的个人签名文件是引用刘晓波的一句话:不为自由、尊严和高贵的人性付代价,就要为奴役、乞求和猥琐的病态人性付代价。只是,这个代价太高,无论对于个人抑或这个国家,都是这样。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331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