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护照背后的「民权」与「国权」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0月04日 转载)
章文 知名评论员

一国护照是一国的脸面,免签国的多少,体现着该国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
最近有朋友去德国个人游的签证莫名其妙被拒,导致「十一」休假流产,气得他在新浪发微博谴责德国使馆签证处,引来不少转发和评论,大都是跟着「控诉」德国使馆签证处,尤其是大声谴责其中的中方雇员对同胞的种种「刁难」。
不过我也看到这样的跟帖:谁让你的国家不争气呀,国民当然也跟着不受尊重!这的确是句大实话,外国人看中国人看的是整体印象,不可能将14亿人一个个仔细甄别。中国,准确地讲,是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形象,大体决定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
去年11月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访问法国期间的一番表态,如同一颗巨石投进水里激起浪花四溅,「从更长远的目标来说,我们还要尽可能和更多国家签订相互简化签证手续的协议,直至签署互免普通护照签证协议,这样除了可以让更多外国民众来中国,还能够让手持中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在海外旅行变得更为方便和快捷。也就是说,要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含金量』。」
「提高中国护照的含金量」,说到不少国人的心坎里去了。近些年来,随着中国与世界融合越来越紧密,国人出国商务、旅游的频率越来越高,对中国护照的「吐槽」也越来越常见:世界上给予中国护照免签的国家少得可怜,中国人出行实在太不方便了。
曾经有条微博在网上流传得非常广,是这样说的,「中国护照免签地:塞舌尔、所罗门、斯里兰卡、东帝汶、图内尔、纽埃、叙利亚、尼泊尔、萨摩亚、麦克罗尼西亚、毛里求斯、多米尼加、库克、马尔代夫、黎巴嫩、贝宁、阿鲁巴、伊拉克、约旦、布鲁迪、科摩、吉布提、马维拉、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阿塞拜疆、巴林、乌干达、柬埔寨、阿鲁巴、佛德角、斐济——这个名单中的国家大部分要么国人没丝毫认识,要么就在打仗,于是网友纷纷戏言『国家是让我们去探险吗?』」
这则微博内容的确切度有待核实,但不容否认的是,去世界上的主流国家,例如美加、日韩、欧洲,中国人是享受不到免签待遇的。 2012年亨氏国际旅行自由度指数(Henley Visa Restriction Index)显示,中国在103个国家中居后排名92。
人生而自由,天然拥有在地球上自由迁徙、旅行的权利。 《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的国际公约》等国际法文件,都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出入境权。这种权利一般被视为「迁徙自由」的一部分。比如《世界人权宣言》第13条在第一项宣布了任何人在其国境之内自由迁徙并选择居住地的自由,在第二项则确立了任何人离开任何国家(包括其本国)以及返回其本国的权利。 「二战」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均通过其国内法承认并保障这种自由权。
一国护照其实就是一国的脸面,免签国的多少,在相当程度上体现着该国在国际上的受欢迎程度。同是中国人,大陆人常常艳羡台湾同胞手持的护照能够获得更多国家的免签待遇。这背后既有台湾经济和政治水平受主流国家认可的原因,也包含着政府的努力争取。马英九在竞选连任时就多次强调2008年后对台湾免签的国家数由53个增加至一百多个,尤其是把争取到美国的免签视为一项重大成果。马英九曾承诺,要将台湾「护照」变成畅行百国的世界通行证。
相比之下,此前中国大陆政府在同外国谈判时,特别着力争取外交护照和公务护照的免签待遇,而忽视了普通因私护照持有者的利益。这种「官民有别」的做法,有违「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属性,也有损于人民的利益和中国的国际形象。
别说去国外了,就是在国内,中国人虽然从形式上已经实现了「迁徙自由」,但实质上由于户籍制度的仍然存在,附着在户籍上的权利并未随人而自由流动。显著并恶劣的例子就是城市外来人口下一代的受教育权严重受限,近几年来一些大中城市从小学开始就抬高门槛,排斥非本市户口的小孩入学。
有时候想想挺悲哀,当你都不被本国政府当回事时,又怎么指望他国政府尊重你的权利?
近一百年前,五四爱国青年喊出「内惩国贼,外争国权」的口号,今天我将之改为「内捍民权,外争国权」。
其实,民权有了保障,国权也会随之而来。弹丸之地新加坡和台湾,其国民护照获得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免签,远超中国护照的免签国数,主要就是因为民权得到充分保障,国家因此受人尊重。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6311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