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耀廷:“和平占中”运动与“占领中环”行动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9月07日 转载)
在2013年1月我写下一篇文章提出用「占领中环」行动,以万人公民抗命去占领中环要道,作为争取真普选的手段,但那文章并不是「和平占中」运动的开始,真正的开始是在2013年3月,我与陈健民教授及朱耀明牧师共同提出「让爱与和平占领中环」信念书。
「和平占中」运动的最终目标是争取行政长官的选举办法必须能符合国际标准,而我们提出多项行动去实践这目标,当中必然是包括「占领中环」行动。以一个运动来说,必不会只有一项行动去达成目标,而是有多项行动灵活配合去达成目标;另外的行动还包括事先公布会进行「占领中环」行动去制造社会张力,冀能改变北京就政改的底线。
在2013年初我写那篇文章时,从各方所收集到的资料,已估计得到北京的底线与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不会相差太远;也因此,我才提出要以「占领中环」行动尝试去移动北京的底线。但「和平占中」运动在一开始并没有立即以「占领中环」行动去移动北京的底线,而先以事先公布会进行「占领中环」行动去尝试达成运动的目标。
现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公布北京的底线是正如所料,那么这行动未能达成运动的目标是很清楚,也无从否认,也不用否认。但那是不是说「和平占中」运动已失败了呢?那当然是不,因「和平占中」还继续有其他的行动去达成运动的目标。
有评论说若「和平占中」运动不采用事先公布进行「占领中环」行动去胁迫北京,那么北京是有可能修正底线的,但过去十多个月「和平占中」运动以硬迫硬,结果是令北京更硬;若现在的决定真是北京的底线,其实「和平占中」运动是否采用那胁迫的手段,那底线也是改变不了的。即使真的不用这胁迫手段,北京可能会软一些,或许让提委会的人数能增至一千六百人,或让候选人数目增为二至四个,但那也不会改变这决定的筛选本质,以及北京那种要操控一切的心态。
中央底线 从没改变
另有评论说「和平占中」运动应更早就进到「占领中环」行动,那才能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前产生足够的政治压力令北京改变立场,而不应在过去十多个月只说不做去制造社会张力,错失了最好的时机。
现在事后回看,也难以判断早占是否可改变得到北京的底线,但「占领中环」行动若要成功,条件是各方的民主力量必须同心才有机会。至少在「和平占中」运动内部,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决定前就进行「占领中环」行动,肯定在当时是不可以统一得到大家的想法,也不可能让各方的民主力量汇聚;反是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决定后,各方的民主力量达到大团结,令「占领中环」行动有机会以最大的力量去跟北京抗争。 「占领中环」行动最终能否改变得到北京的底线,现在还是未知之数,一切都取决于港人对民主普选的决心有多大,愈多人有愈坚定的决心,能成功的机会就愈大。
这也是「和平占中」运动在过去十多个月所进行的其他行动所达成的成果。事先公布进行「占领中环」行动所制造的社会张力,其实已成功令不少港人觉醒到民主普选的重要性,以及明白和接受公民抗命的理念。 「和平占中」运动亦在香港的公民社会引入商讨民主的理念及程序,并成功举办了一次有八十万港人参与的全民投票,凝聚了清楚及强大的民意支持普选特首必须符合国际标准。这些行动肯定已改变了香港的政治文化,为「占领中环」行动奠下稳固的人文基础,也为香港的民主发展注入新的力量及思维。从这角度看,「和平占中」运动过去十多个月进行的行动肯定是成功的。
占中运动 并非终结
将要发生的「占领中环」行动也必会是进一步令港人觉醒的一个历程。我不会那么天真说一次的「占领中环」行动就一定可以改变得到北京的底线,即时为香港争取得到真民主真普选。我们必须有心理准备争取民主之路可能是漫长的。在第一次「占领中环」行动出现后,或许即时有一波一波的不合作行动发生,以产生更大的政治压力去迫使北京改变底线。但这些不合作行动或者未能在短时间改变得到这决定,不过这不是说「和平占中」运动失败了,反是「和平占中」运动会进一步演进成一场全港性及持续的公民抗命运动。
「占领中环」行动并不是运动的终点,而是一场公民抗命运动,或应是一个公民抗命时代的起点。在第一次「占领中环」行动发生后,香港公民社会必会产生质与量之变,公民抗命会变成常态,港人会以具创意、建设性、和平抗争的态度去展示我们的抗命精神和我们对民主普选的坚定决心,并在以后的日子,以不同的行动去争取达成香港民主普选的终极目标,不会低头、不会放弃!
—— 原载: 香港《信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0052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