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内疚是基督教的原动力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7月12日 来稿)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基督教的原动力是什么?是内疚。
这内疚是面对主的受难,所产生的无与伦比的震惊、绝望和悔恨。其前提是一个“意想不到”,意想不到主就这样走了。
谁也没有想到主基督耶稣会在那一天死去的!
所以彼得三次不认主:“Mat 26:33 彼得说,众人虽然为你的缘故跌倒,我却永不跌倒。Mat 26:34 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今夜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Mat 26:35 彼得说,我就是必须和你同死,也总不能不认你。众门徒都是这样说。……Mat 26:69 彼得在外面院子里坐着,有一个使女前来说,你素来也是同那加利利人耶稣一伙的。
Mat 26:70 彼得在众人面前却不承认,说,我不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Mat 26:71 既出去,到了门口,又有一个使女看见他,就对那里的人说,这个人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稣一伙的。
Mat 26:72 彼得又不承认,并且起誓说,我不认得那个人。
Mat 26:73 过了不多的时候,旁边站着的人前来,对彼得说,你真是他们一党的。你的口音把你露出来了。
Mat 26:74 彼得就发咒起誓地说,我不认得那个人。立时鸡就叫了。
Mat 26:75 彼得想起耶稣所说的话,鸡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出去痛哭。”(《马太福音》二十六章)我毫不怀疑彼得的心意,原来是要和主在一起的;但是他没有想到那是一条不归之路。
保罗在认识了基督耶稣之后产生了撕心裂肺的痛感说:
“我们逾越节的羔羊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哥林多前书》五章7节)
“他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二章20节)
“在罪人中我是个罪魁。然而我蒙了怜悯,是因耶稣基督要在我这罪魁身上,显明他一切的忍耐,给后来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样。”(《提摩太前书》一章15—16节)
彼得和保罗,是基督教世界最为杰出的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人性的软弱,而且看到了他们在主的面前所产生的内疚和由内疚产生的崇拜与殉道精神:
“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力比书》二章6-11节)
这殉道精神是追随主的牺牲所必然得出的逻辑结论。
主的牺牲于是彻底地改变了这个世界原有的一切。
我自己认识到这一点,是在今年。
我现在已经活到了比母亲五十三岁去世时还要大的年纪,逐渐有点能够体会到母亲去世时的痛苦。母亲去世前两天的夜里十分难受,让我去叫她最信任的孟医生,住院部的护士说孟医生不值班,不能来,我告诉了母亲。但母亲坚持一定要叫孟医生来,可是我根本不认识孟医生的家,何况那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我没有办法,只好出去转了一圈,焦头烂额之下还偷偷抽了一支烟。回来之后母亲问我说:“你抽烟了?”我承认了,母亲说:“抽烟不好,不要抽了。”我答应了母亲。但其实那是我抽烟的开始,从那以后我整整抽了二十八年。
母亲问我找到孟医生了吗?我欺骗母亲说:“我去过了,孟医生不肯来。”母亲看着我的眼睛说:“你骗我,你没有去。”我只好承认了。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没有良心的,生你们有什么用。”
我只好解释说,时间太晚了,护士说孟医生明天还要上班,而且他现在根本就不负责这个病区,根本就不能去叫他来的。但母亲相信,她帮过孟医生很多忙,如果去叫,孟医生一定会来的。于是母亲责怪我没有尽心尽力。
我们都知道,母亲这一次病情恶化是由于停药引起的,因为医生觉得,用药太多,产生了耐药性以后就会无以为继。但是停药之后病情恶化,这时不得不再度用药,但却无法缓解病情了。现在就是孟医生来了,也是毫无办法的。但是母亲相信孟医生能有办法,所以一直让我去叫。
就在这样的纠结中母亲渐渐平静了下来,慢慢睡着了,我也在母亲旁边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父亲来换班,叫母亲没有反应,才发现她陷入了昏迷。这一下才请来了孟医生,孟医生确实有办法,用了一种瑞士进口的兴奋剂,三针下来,到傍晚母亲终于苏醒了过来。这种药很厉害,普通人打一针,可以几天不睡觉。普通的昏迷者,只要打了一针就可以苏醒过来,但母亲却用了三针,所以孟医生认为情况很不乐观。果然不过三十多个小时以后,母亲还是去世了。
尽管一直知道母亲的健康状况很差,但她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仍然让我极其意外,我感到十分内疚,好多年都为此痛苦。如果我知道结果会是这样,我一定会排除任何顾虑,为母亲寻找孟医生,因为那个行动无论在医学上有无意义,本身就是对临终痛苦的莫大安慰。而我却错过了这个一生一次的机会,我想对母亲说:妈妈,我真的对不起。
我想起外婆去世的时候,母亲哭着说:“我没有把她医好。”其实那天事发突然,外婆早晨说头疼,就没有起床,到了上午九点多钟就突然昏过去了,急救医生到达的时候,外婆已经安然长眠了。母亲无论如何也是回天乏术的。但内疚却是免不了的。那是1959年,那时的百姓是没有身体检查的条件的,除非病了,是不会去医院的,所以我们并不知道外婆有任何老年病。
“内疚是基督教的原动力”——这不是从神秘主义而是从人情世故说的。
“我对不起她”与“我对不起主”。
“我没有把她医好”与“我没有完成主的托付”。
世俗的丧亲之痛与神圣的忏悔之情,都具有“内疚”的要素。
内疚使人意识到“亏欠了神的荣耀”,但又无法从自己的本性中去掉这一亏欠,最终演变成为“原罪观念”,并一直追溯到亚当和夏娃的犯罪。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故此,我所愿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作的。我觉得有个律,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便有恶与我同在。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原文作人)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罗马书》第七章)
我们有能力忏悔,却没有能力改正,“悔改”只完成了一半。
难怪圣保罗悲叹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稣里的,就不定罪了。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罗马书》第七至第八章)
保罗尚且如此,何况普通基督徒?何况那些打着基督教旗号四处攫夺的海盗、骗子、市侩?怎么办?是“靠着主耶稣基督”,而不是“信了主耶稣基督”,更不是“口称主耶稣基督”。“靠着”英文作“through”,意为“从头到尾”、“经过”。可见,这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过程,一旦中止“靠着主”也就是“在耶稣基督里”的主仆关系,任何虔诚的门徒都会立即原形毕露、反善为恶了。
“原罪”的可怕就在于:它是只能麻痹而无法消灭的。
天上有同样的月光,地上有同样的感伤。
2011年4月受难节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59041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