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康與習近平對決——外國人看到的中國戲 请看博讯热点:反腐打老虎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4月04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陳明 專稿
從最基本的層面來說,新聞是人類社會認識外部世界、獲取新知的一種產物。而認識外部世界粗略地說有兩個大途徑,一個是科學的。一個是藝術的。
就現在成為外媒中國新聞熱點的周永康新聞而言,觀察者也可以從科學和藝術的角度,爬梳剔抉五花八門的周永康新聞,將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的周永康新聞理出一個頭緒或要領來。
中國乃世界奇景
要想充分鑒賞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國執政黨共產黨最高領導層如何整治周永康的新聞,就必須看到一個大圖景,這就是,中國是當今世界一個特色非凡的國家,中國特色也非常明顯、非常突出地表現在周永康新聞上。
具體地說就是,雖然周永康是中國特產,對中國人影響最大,最直接,但周永康新聞在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卻依然處於一種“隔山打牛”、“指桑罵槐”、“旁敲側擊”、“圍點打援”、“欲說還休”、“顧左右而言他”、“千呼萬喚不出來”的曖昧狀態。
像本文即將在下面展示的那樣,在英語、日語、法語等大語種的世界媒體都在大張旗鼓地報道和評論周永康之際,只有周永康的原產地中國的新聞媒體在躲躲閃閃,掖掖藏藏,拿“周永康”的名字跟中國公眾玩猜字謎的遊戲。
世界人口第一大國的主流媒體整齊劃一地跟公眾整月整月地玩猜字謎遊戲,這在今世界乃至在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世界文明史上可謂曠古奇景。
說起來,這種曠古奇景也應當算是一條可以跟周永康新聞並駕齊驅的大新聞。這一條新聞精准地反映出當今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或側面,其新聞價值或其政治意義之重大毋庸置疑。
然而,十分可惜的是,千百家媒體好像是都錯過了這條大新聞,或對這條大新聞好像不是那麼在意,不是那麼重視。至少,是沒有拿這條大新聞大作文章。
讀到這裏,有讀者難免要不由自主地想到“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句中國老話。但中國這句流傳了千百年硬是顛撲不破的老話的有效性或准確性在當今中國也受到嚴峻的考驗。
這 裏所謂的考驗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老話一般是針對單個的智者而言,因此,這管用了千百年的老話如今看來是難以管用了,因為它難以適用於千百個智 者、千百家媒體同時有“一失”的情況。換句話說,在中文世界,表述千百個智者同時在一件事情上發生錯失的說法還有待於發明創造。
順便說 一句,由瑞士語言學家索緒爾(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所開創的普通語言學有一個基本原則或定律,這就是任何一種語言對其文化或社會都是充分夠用的。然而,人們由周永康新聞所引發的現象看 到,漢語顯然對當今中國文化或社會不夠用。
現在的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研究者還不清楚,這種不夠用到底是由於當今中國文化或社會發展太快,還是當今中國太怪異,太不同尋常。
總而言之,簡而言之,考慮到當今中國的特殊國情、即周永康新聞原產中國但在中國主流媒體卻不能指名道姓地進行合法而正常的報道,本文標題當中的“周永康新聞”主要是指外文媒體所報道的周永康新聞。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619266162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