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智库发布2013十大世界关注焦点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4日 来稿)
中国民间智库经纬智库12月23日发布了《2013十大世界关注焦点》,此榜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民间思想界对世界局势的关注与研判。全文如下:
2013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危机与发展并存。以对世界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为标准,经过意见征询、专家审核、最终定稿等阶段,经纬智库最终发布2013十大关注焦点。见仁见智,此榜单仅代表经纬智库一家之言。
NO.1:后金融危机
2013年,世界很大程度上仍在应对2008年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可以称之为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2013年世界经济在危机中缓慢复苏,然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过度借贷、影子银行等造成2008金融危机的问题现在仍然存在。在全球化时代,如果世界各国缺乏全球化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与勇气,这个世界将不可避免地被推向下一次危机。当然,2013年世贸组织 “巴厘一揽子协定”的达成、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潜力、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在数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停滞乃至衰退后开始逐步复苏等也给后金融危机时代带来了希望。
NO.2:中国何处去
2013初,虽有波折,中国仍顺利完成了10年一次的权力交接,习近平、李克强新政府上台,外界称之为“习李体制”。 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决定》—中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治国蓝图初步显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向世界传达了中国的信心和未来中国将追求更多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社会、国际环境等内政外交各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矛盾亟待解决。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无可避免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之一,中国何处去将深刻影响世界何处去。
NO.3:北非、中东颜色革命
2013年,北非、中东仍动荡不安,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内部冲突不断。中东秩序正在崩溃,新秩序的出现仍任重道远。中东内部不仅延续着民族教派的冲突,极端主义的力量也有被释放的危险,且有蔓延溢出地区边界的趋势。北非、中东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历来为大国角力和兵家必争之地,未来何去何从,必将深刻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NO.4:高科技时代的隐私与信息战
2013年,美国安全情报机关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6月9日曝出“棱镜门”事件,引来美国民众及包括美国盟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的质疑与抗议,斯诺登几经转折藏身俄罗斯,美俄关系紧张。“棱镜门”及不断披露的信息使得高科技时代的隐私及信息战浮出水面。网络战、信息战等必将改写现代战争形态,对国际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NO.5:东亚领海争端
2013年,东亚领海争端频发,中日、俄日、韩日、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都围绕领土领海争端发生了规模不等的冲突,核心要素是各国对国际权势转移进程的控制或影响力的竞争,以期重塑对本国更有利的国际权势转移。中日钓鱼岛争端更是成为世界的关注焦点,探本穷源,是二战遗留问题在中国崛起与美国“重返亚洲”背景下的产物。中国划设含钓鱼岛空域的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决定引发美日及其盟国的强烈反制,试图逼迫中国让步,一时围绕钓鱼岛风云四起,战云密布。在钓鱼岛问题上,是中国崛起大战略的重要棋局,也是美日亚洲战略的大棋局。一个和平的亚洲是人类之福,一个对抗甚至战争的亚洲也许会将全人类带入苦难的深渊。
NO.6:核扩散
2013年,伊核、朝核问题仍占据了世界相当多的注意力。伊朗核问题在2013年年底以达成一项阶段性协议落幕, 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六国与伊朗11月24日凌晨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为解决伊朗核问题迈出重要一步。强权、霸权政治在短期内不会从国际政治军事中消失,由安全动因引起的核扩散尚未终结, 尤其在伊斯兰世界中,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寻求核武器的动机可能还会持续。而朝核问题,由于地缘政治因素及朝鲜国内政治生态,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一直停滞不前,年底朝鲜国内政局的动荡更使朝核问题的解决扑朔迷离。核扩散在冷战结束以后接连发生,根本的内在动因是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之间的失衡,根源在于两者之间的利益与合法性可能不尽一致。核武器始终是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NO.7:太空竞争
2013年,中国成功研发北斗探空系统,欧洲首颗“伽利略”卫星通过严苛测试,俄罗斯国防部启动了一项格洛纳斯(GLONASS)防护计划免受敌国信号干扰,美国空军授权生产生产其第5和第6颗下一代全球定位系统卫星并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俄罗斯在其境内为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修建地面监测站,空间领域进入多极竞争局面,空间领域基础建设中、美、俄、欧四强格局初现。中国神舟系列和嫦娥系列太空计划在2013年的突飞猛进再次激发了世界各国太空探索的热情。太空领域围绕军、民、商用的竞争愈演愈烈,反卫星武器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受到重视,将国际竞争和战争扩展到太空,以往科幻电影的星际大战在未来也许将成为现实。
NO.8:北极角力
2013年,围绕北极主权之争再次烽烟四起,加拿大声称对包括北极点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地区拥有主权,俄罗斯正式在北极展开备受争议的石油开采,与此同时,美国、丹麦和挪威也在推进对北极的控制。“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的实质是各国对北极经济与战略资源的争夺。据估算,北极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世界上未发现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四分之一,此外,作为连接欧亚大陆与美洲最近的航线之一,北冰洋“西北航道”可使美亚欧三大洲之间的航程缩短6000到8000公里。目前,由美国、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等8个成员国组成的北极理事会在北极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已经成为除欧洲外,北极委员会里第一个非北极观察员国家。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污染控制、资源开发等将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可能成为各国比拼实力、扩展军力的竞技场。
NO.9:政府关门与破产
2013年,围绕“奥巴马医改”实施上的分歧,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以及白宫与国会相互协调机制失灵,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从10月1日至10月16日期间被迫关停,美国走到债务违约边缘,濒临破产。同样面临政府破产威胁的还有继希纳之后债台高筑的意大利,其他经济体的政府财政亦捉襟见肘,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凭借其中国式集权虽在金融危机中为世界提供了另一种视角,然防控债务风险亦在2013年底首次进入了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之一。政府关门与破产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全新透视政府、国民、市场、集权、民主、自由的万花筒。
NO.10:人与上帝
2013年,人类在生物科技上的成就斐然,癌症免疫疗法、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结构生物学指导疫苗设计、迷你器官、克隆胚胎等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名为“开放蠕虫”(Open Worm)的人工生命项目让虚拟蠕虫开始像真的生命一样蠕动。科技的进步让人类一方面可以大大延长自身的寿命,同时人类造人将在可预见的将来成为现实。造人一直是上帝的工作,甚至某种程度上是人类信仰的基础,随着未来科技的突破,当造人成为现实,人类会是自己的上帝吗?是福是祸?(经纬智库理事莫佳庆撰稿)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622866045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