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全会时评之二:从三中全会到保路运动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1月13日来稿)
文/西域武僧 1903年,大清皇室突然发现府库无钱了。印象中自从慈禧西狩改革以来,国家“鸡的屁”连年增长20%以上,国库是近几年来最充盈的时候啊,怎么说没钱就没钱了呢?而各地需要花钱建设的项目又积压众多,可惜那时没有第二个四万亿给清庭撑腰。
于是,盛宣怀为解决这场经济危机,照方抓药,祭起当初重振汉阳铁厂的法宝:官督商办。一时间,川汉铁路工程如期红红火火地开工了。 满清宫廷上下照样灯红酒绿,马照跑舞照跳。1908年刚刚上台监国的载沣似乎隐隐感到有什么事情不对。尽管自己在皇室中建立了威权,但这威权也仅限于将自己一辈子谨小慎微地生活在慈禧阴影下的亲爹——醇亲王奕譞,以先皇光绪亲生父亲的名分配飨太庙,而论国寔,则一件不成。盛宣怀的经济刺激政策,倒是让满朝大臣赚的盆满钵满,而府库却空虚依旧。他开始怀念起老佛爷在世时的那种一呼百应的感觉。 1910年,满清再次财政危机,连官员的工资都开不出来。别看这些满清大员平时工资根本不动,各个身价不菲,海外银行存款至少数十万两白银起,但真到了要给他减免工资裁撤百工,那简直就是要了他的盒儿钱仿似。一时间搞得载沣焦头烂额。没办法,只好申敕盛宣怀再想办法。 盛宣怀也是没办法。不过自己是罪臣(李鸿章袁世凯旧部。载沣欲杀袁不成,祸及袁党),得蒙皇上重新启用,不能不尽力啊。于是只好以最迫不得已的办法解燃眉之急:借款。西方银行借款需要抵押,大清朝最值得抵押的,就是刚刚修好的川汉铁路收益。让盛宣怀都没有想到的是,朝廷收了铁路,却连老百姓集资的股本都还不起,或者就根本没想还。载沣秉国两年,好像第一次感觉有了钱。 1911年,连集资股本都没能收得回来的川赣各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继而引发了辛亥革命。旋即,满清灭亡了。 近来三中全会各种改革版本甚嚣尘上,而经济改革方面,重要的一个手段似乎就是要让民营资本进入由央企垄断的金融、能源、通讯、交通乃至军事等领域。有传闻说民营企业最多能够获得国企15%的股份。这不过是又一次的官督商办。只要国营主体不变,国营体制不变,民营资本就是人家嘴里的炒辣子鸡,炸的酥酥的,炒的嫩嫩的,最后,连骨头都不用吐一块。 我们,只需要赌一把,接下来的保路大戏,何时开场。 2013年11月6日撰于京 (博讯来稿)(Modified on 2013/11/13)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42286315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