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个农民”,李克强为何如此表白/华颇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9月17日 首发 -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东北考察时说:“几十年前就是一个农民”!李克强如此的一番表白究竟表达了什么意思呢?笔者认为李克强如此表白不是无的放矢的,是有其针对性的,是与当前的经济环境有关,与他要推出的经济政策有关。
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中国的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外资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退潮”迹象。而且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钢铁、水泥等产业的产能也大量过剩,就业压力持续加大,这就逼着李克强拿出一些立竿见影的政策来提振经济。
虽然李克强也提出“转变产业经济发展结构”的主张,但这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要达到此目标还要假以时日。李克强也实行了“减少政府审批事项”,加大政府放权的力度。他还力推“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但是这些政策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必然招致他们坚决的反对,所以这些政策是否能够落到实处不得而知。其实李克强真正提振经济的“利器”不是这些东西,他真正的“利器”是所谓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
李克强一直就热衷于此政策,他一上台就力推此政策。在他看来只要推出“城镇化、工业化”就可以消耗水泥、钢铁等行业的过剩的产能,可以吸引大量的就业,可以使房地产“泡沫”免于破裂,是提振经济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然而各界对此并不看好,纷纷对此提出质疑。
因为,在中国推动“城镇化、工业化”这些年以来,中国的经济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这些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却被极少数“既得利益集团”所据有,而广大民众非但没有从此获得他们应有的利益而且沦为了被掠夺的对象。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刺激下,各个对方政府疯狂的抢夺、开发、买卖土地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地方政府也严重依赖着“土地财政”,地方经济陷入了畸形发展的“死胡同”。
现在李克强要推进所谓的“新型的工业化、城镇化”就要遇到一个最大的难关,那就是那些将要被征地拆迁的农民。
因为在以往的征地拆迁过程中那些失去房屋土地的民众是最大的受害者,是被“既得利益集团”掠夺的对象。所以他们对所谓“城镇化、工业化”是深恶痛疾,强烈的反对。近些年来因为征地拆迁所引发的群体性、暴力事件层出不穷,已经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与中共的执政基础。
所以李克强要推进他的“城镇化、工业化”就必须打掉广大农民对此的顾虑,让广大农民接受、支持他的政策。所以李克强说:“我几十年前也是一个农民”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让那些农民相信他是他们之中的一员,是代表他们利益的,他会维护他们利益的,他的政策是能够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他不会做出有损农民利益的事。
但是李克强的这番表白是苍白的、无力的,且不说曾经身为一个农民的李克强现如今已经是“鲤鱼跳龙门”成为大国的总理,他身上还有多少农民的成分尚未可知,即使他还是一个农民又能怎样?他就能够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吗?且看看那些基层的村官们吧!他们现在也都是百分之百的农民,但是一旦拥有了基层权力以后他们对当地农民的掠夺、欺压比任何人都要凶狠。
再来看看李克强的所谓“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政策实质吧,他给那些失去房屋土地农民开出的条件是“解决他们在城市中的户籍问题”,也就是说让这些农民能够在城市中“扎下根”,让他们像城里人一样在城市中拥有住房、就业、医疗、养老、就学等保障。这个“梦”看起来是非常的美但是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即。
且不说各个地方政府因为要实行这个政策而将要加大巨额的社会投入的原因而反对,单单看这些要达到的目标就非常的惊人。首先谁能够为这些农民提供如此多的住房?谁能够提供如此多的、稳定的就业岗位?谁又能够保证这些进城农民会有一个稳定的、较高的收入?谁又能保证他们在城市中有尊严的生活?这些疑问谁也回答不了。
以往进城务工的农民只是他们所在城市中的“匆匆过客”而已,他们不可能真正融入到城市中来,他们在城市中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按时足额领到工钱而已,他们的“根”还是在农村,土地依旧是他们的最后归宿。
所以李克强想拉近与农民的距离,想让农民来支持他的新一轮“工业化、城镇化”运动是不可能的,他的新一轮“城镇化、工业化”运动必将遭到广大农民的强烈抵制。
作者:华颇 2013、9、16于北京 电话:13521189377 E-mail:[email protected]
[博讯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7821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