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致习近平公开信的基本考量/秦永敏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3月28日 来稿)
作者:秦永敏
查兄 :
现特向你通报,我发出致习近平公开信的基本考量。
经过了四十余年的直接抗争,今天,我们得按孙子兵法所云“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就是我制定稳妥的“对话战略”的立足点。
从1993年起草《和平宪章》并发起该项运动开始,二十年来我本人一直在倡导官民对话,倡导圆桌会议。而且,今天已经用给习近平的公开信的方式,把迫使当局开展对话,看成是和平转型的最后机会。进一步说,哪怕危机爆发,天下大乱,要收拾残局,使中国走向宪政,归根结底还是要靠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对话。
应该指出,和89时代不同,今日中国市场经济基本成熟,市民社会正在高速成长,这样,作为后发商业文明国家,中国已经具备了向以按公正的规则谈判协商解决问题转变的社会生活基础。
以上是从历史的需要角度看,就现实而言,则是百废待兴,任重道远,一切还要从零开始。
那么,为使中国的宪政大业通过对话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在今天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向统治者晓以大义,向全民阐明道理,向肩负开创宪政大业历史使命的全国志士仁人发出呼吁,极力形成以对话化解转型危机的大共识。
其次,大力宣讲《展开政治对话,确保和平转型》也是一个民间力量的开掘、凝聚的方式和过程。
第三,我致力于展开政治对话的宣传和组织工作,绝没有包揽和当局的对话之意。目标是打造一个官民对话的平台提供给全国民间力量。我希望由我们来搭台,最后能在公平公正的基点上推出深孚众望并且有足够代表性的德高望重之士组成一个阵容强大的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包括各界利益的代表,包括各大宪政团队的代表。
第四,我们把推动官民对话当做一项宏大工程,没有打算一蹴而就,现在只是规划蓝图准备砂石料的阶段,距离展开对话的时点还相当漫长,但鉴于大形势已经具备,对话也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希望通过几年的辛苦工作,为行将到来的官民对话奠定基础,当然,在此之前只要条件许可,不排除由我们进行预备性的对话,从而为正式对话开辟道路。
宪政转型是全民之事,需要全民共奋,难免当局者迷,所以,在此特向你求教,希望你能给与指导!
秦永敏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419191232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