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人的悲剧感起源于不愿被吃掉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2月10日 来稿)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一)
流俗认为:“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其实呢,一个人的悲剧对另外一个人就是喜剧,这个时代的悲剧对下一个时代就成为财富……所以事实上没有“悲剧”,只有“悲剧感”——而人的悲剧感则是起源于“不愿被吃掉”的心情,因为人的最终命运就是被吞噬掉。
(二)
在自然界中,任何生命形式最终都将以某种途径被他者吃掉——从微生物到昆虫到食草的牲口再到食肉的猛兽,无一例外。
在人道主义者的理想中,生命的最好结局,却是避免被吃掉,甚至在死后也要装入金字塔或水晶棺,变成木乃伊,逃避微生物的洗涤……在人道主义者,不仅人类应该这样,甚至连人的宠物也应该这样,永垂不朽。
人道者的一切努力,似乎是要自然进程在人类的相关领域中停顿下来,而且要永远停留在美好的瞬间;为此不惜动用全部的基因工程。政治正确主义甚至想要再造自然,甚至专门和自然进程过不去,专门和宇宙的真相对着干……
(三)
不甘愿被吃掉,还会对“被吃掉”的命运产生所谓的“悲剧意识”:
不甘愿被吃掉,就会挣扎,挣扎就会显出可怜……试想,一只羔羊在饿狼的爪下若不挣扎,而是甘愿被吃掉,甚至在被吃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极乐,产生了一种享受的感觉,并对毁灭的命运欣喜若狂——他的被吃就不再是悲剧,而是至福了。
在这样的羔羊面前,饿狼失去了任何的优势,甚至失去了胃口,因为饿狼不再是羔羊的征服者,相反饿狼在羔羊面前“被爱所征服”。可能狼是无法认识到这样的爱,如果它仅仅是自然过程的一个道具。
(四)
被吃的至福,是一切天国乐土的基础,这里需要的奇迹,就是成功地转变被吃者的态度。
我不是说我自己已经成功地转变了态度,已经从“不愿意被吃掉”变成了“愿意被吃掉”……
我是说我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地转变态度,从“不愿意被吃掉”变成“甘愿被吃掉”……
这时我发现,在“甘愿被吃掉”方面,拿撒勒人耶稣基督做出了最好的示范:
“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马太福音》二十六章26—28节)
2、“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了福,就掰开递给他们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他们。他们都喝了。耶稣说,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马可福音》十四章22—24节)
这不是虚拟的。因此迫害耶稣基督的大数人扫罗后来终于被感化了,转变了态度,他写道:“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腓利比书》第二章5—11节)扫罗转变态度以后改名为保罗,成为传递福音的使徒,并且心甘情愿地死在十字架上。
甘愿被吃掉,就不仅仅是回归自然了,而且是自然的最高典范了。所以保罗还说了:“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首生的,在一切被造的以先。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无论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或是有位的,主治的,执政的,掌权的,一概都是借着他造的,又是为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他也是教会全体之首。他是元始,是从死里首先复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因为父喜欢叫一切的丰盛,在他里面居住。既然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便借着他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你们从前与神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他为敌。但如今他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歌罗西书》第一章15—22节)
(五)
我们虽然无法做到“无罪”,却可以努力做到“甘愿被吃掉”。
甘愿被吃掉,才能爱神;因为人最终会以某种方式被吃掉:被野兽、被病菌、被意外事故……
甘愿被吃掉,才能爱他人;因为人最终会以某种方式被吃掉:被社会、被他人、被自身局限……
甘愿被吃掉,才会对“被吃掉”的命运产生“爱”和“宗教的感情”。
对“被吃”快乐了,就与宇宙合一了。
“被思想吃掉”,这是人生的最大幸福。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6600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