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美国大选结局关系人类未来命运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04日 来稿)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一)要命的不是47%,要命的是51%!
2012年10月5日,2012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Mitt Romney)挟其10月3日3日晚在丹佛的首场大选辩论中获得优势,改正自己的真心话,声明“我错了”!评论指出:罗姆尼正尝试着和他自己的可能是最危险的竞选时刻分割:罗姆尼追悔莫及地表示,他的“47%”言论是“完全错误的”。
罗姆尼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很显然,在如果不是数千场,就是数百场的演讲和回答问题中,时不时的会说一些错话。在这种情况下,我说了一些完全错误的话。”“我完全相信,我的人生显示,我关注所有的人,是100%的人。”
这是为了那份偷拍的倒霉录像带而来的:那份录像带显示,罗姆尼9月份在佛罗里达州的博卡拉顿向竞选的捐款金主表示,47%的美国人——奥巴马的支持者们,这部分人自认为是受害者,不支付收入税,认为向政府要救济是天经地义的,永远不会被劝服对他们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
这下可好,奥巴马和他的盟友抓住了把柄:他们在广告、演讲和各种可能的场合中表示,这47%,大部分是退伍军人,现役军人,老年人,低收入工人。其中,很多人支付销售税、物业税、工资收入税、当地和国家税务等。
罗姆尼之前描述他这番讲话不是“优雅的开始”,但是认为这反映了:在大选中选民是选择一个“提供越来越多的福利的以政府为中心的社会”,还是选择一个“人们可以自由追逐梦想的自由的企业家社会”?
不过随后的民调显示,他的这番话为他的选情敲响了警钟。因为罗姆尼所说的47%美国人,对他大为不满了!
在第一次总统竞选的辩论中,罗姆尼希望在超过六千七百万电视观众面前来修复这番言论带来的不利影响;不过幸好,他的对手奥巴马被自己的四年任期娇生惯养坏了,晕晕乎乎的竟然没有针对这个致命环节展开进攻。
不过在我看来,要命的不是47%,要命的是51%!
这话怎讲?
现在47%的美国人所交的税不够自己得到的补助,那么美国还在生死攸关关头徘徊着,一旦“所交的税少于自己得到的补助”的美国人超过了51%,那么美国就注定再也无法回头,就只能一往无前地走向“大政府”,甚至一直走到“全球政府”的尽头了。
(二)欧洲央行暗助奥巴马
美国现在距离全球政府确实只有一步之遥。
难怪“欧洲央行大动作,债券暗助奥巴马”:
2012年9月6日晚,奥巴马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接受提名演说前,欧洲央行(ECB)总裁德拉吉(Mario Draghi)就在当天稍早宣布:收购欧元区经济艰困会员国政府债券的新计划。结果“华尔街股市应声爆涨,一飞冲天,来到2008年金融海啸的最高点”。伦敦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驻华府记者哈定(Robin Harding)说,在此时机做此宣布,有暗助奥巴马当选连任的作用。
哈定在分析中指出,德拉吉的宣布不会提升奥巴马的民调声望,不会为他增加选票,但却帮助他降低了最大的风险:总统大选前欧元区分崩离析、银行瓦解、华尔街受重创、脆弱的美国经济再沦入衰退。如果真的发生这些惨况,即使并非奥巴马之过,但美国选民会怪罪于他。就像投资银行李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2008年倒闭,葬送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马侃的当选机会,欧元区如有爆炸性发展,将造成极大的经济风暴,奥巴马也将无法克服。
这次美国总统大选选战几乎没有提到欧债问题,毕竟像俄亥俄这样的摇摆州也不会去关心西班牙债券的收益。但奥巴马阵营和他的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穆尼的竞选阵营都知道,欧债有可能成为大选的一张“乱阵牌”(wild card)。所以呢,奥巴马的经济团队过去一年一直在幕后为欧元区问题操心,努力从每一个外交角度推动欧洲寻求可靠的解决方案。欧洲央行的最新行动不是整体解决方案,但向前迈进了一步。早先,它曾为此犹豫不决,但一旦做了决定,股市上扬,市场反应良好。不过,危险雷区尚未过去,至少希腊仍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但如果奥巴马11月果真当选连任,他应该感谢的可能不是自己的竞选词藻,而是一位意大利籍中央银行主管“用字普通的宣布”。
(三)批评与反批评都是全球化的产物
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想当总统的罗姆尼之间的第一次辩论,本来是以美国国内事务为焦点的,但罗姆尼还是设法“攻击了中国政府”。他在开场白当中表示,他将“对中国进行打击,因为中国作弊”。这本来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这句话会给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造成了创伤。身为前国务卿及前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曾在为丑闻总统理查德·M·尼克松(Richard M. Nixon)跑腿,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蜜月关系。
已经表示支持罗姆尼的基辛格现在抱怨说,此次竞选期间,两位候选人都曾对中国发表不负责任的评论。“在每个国家,都会有强调已有国家间分歧的国内压力,这在我国的政治竞选中就可以看出来。竞选过程之中,两位候选人都使用了令我觉得非常可悲的语言。”基辛格在华盛顿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Woodrow Wilson Center)的一次小组讨论中说。基辛格补充说,“在贸易方面,两人都把‘作弊’一词用在了中国身上。” 他还表示,一些“理论家”对于中美关系的详情一知半解,“想把这变成一场十字军东征”。紧接着,“中国官方”的媒体新华社就对基辛格的言论进行了报道,好像是约好了似的。
奥巴马和罗姆尼为什么都对中国的“贸易违规嫌疑”反应强烈呢?
因为全球化。
基辛格为什么和中国政府一唱一和呢?
因为全球化。
全球化使美国人和美国人成为仇敌;全球化使美国前国务卿和中国现政权成为搭档密友。
例如,奥巴马政府最近向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提起诉讼,称中国对自己出口的汽车及零部件进行了不公平的补贴。这是奥巴马政府第九次采取这一类的贸易行动,但罗姆尼的评论却是,这一行动的时间如此临近选举,不过是政府抛出的一个政治噱头而已。有人问及此事时,基辛格说,在发表这类声明的时候,“罗姆尼的竞选团队并没有征求”他的意见。“我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总体看法。”他说,“我记得,里根(Reagan)的竞选团队也发表过一些我认为不合于整体关系的声明,克林顿(Clinton)也是如此。”
在谈到中国的政治演变时,北京的合伙人基辛格开始发挥出八十九岁的人常有的那种想象力,说北京的战略分析师们“正在推行一条非常民族主义化的道路。事实上,传统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正在减弱,民族主义很有可能取而代之”。这显然是主次不分。
这种基辛格式的主次不分显然不完全是老糊涂所致,因为基辛格所在的威尔逊中心讨论小组成员还包括其他成员:例如J·斯特普尔顿·罗伊(J. Stapleton Roy),曾是美国驻中国大使,现在是基辛格事务所(Kissinger Associates)的副主席。该事务所是基辛格开办的“国际咨询公司”,在中国拥有一些“重要的客户”。为了这些客户,八十九岁的基辛格还要风尘仆仆地前往中国,并在去年撰写了《论中国》(On China)一书,还请《纽约时报》书评作者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称赞该书“迷人而敏锐,有时标新立异”。
不过就在2011年夏天,基辛格还曾在重庆的一次大规模集会上与薄熙来一同露面,后者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现在正在等待刑事审判,罪名包括贿赂和腐败。在“上海人”(Shanghaiist)博客网站的一段视频中,2分零6秒处可以看到基辛格向一大群人发言,3分钟处可以看到他与面带笑容的薄熙来一同出现。基辛格说,与中国打交道,已经成为“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问题”,就是说,称为基辛格本人的生计问题。
(四)白种人统治美洲的时代宣告结束
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如果奥巴马再度当选,就将意味着白种人统治美洲的时代宣告结束了。
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2008年奥巴马能够当选美国总统,尤其“金融风暴之下”的偶然性,但如果2012年奥巴马能够再度当选,就“把偶然性变成了一种必然性”了。
这种意义的美国大选,已经不再是美国事务,而成了全球事务,可以说,“美国大选的结果关乎人类的命运”。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4901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