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亮宝剑-----博卡拉西藏难民营见闻之一/石涯波 请看博讯热点:西藏问题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2月25日 来稿)
尼泊尔横卧在中国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下,世界10大高峰有8個在尼泊尔境內,珠穆朗瑪峰一柱擎天,环顾着风起云涌的世界,俯瞰着烟火未灭的人间,思索着兴衰沉浮的历史。 喜瑪拉雅山脈可以阻擋季候風北上,也可以拦阻西伯利亞的冬季寒流,却无法改变自己国家的自然和政治气候。2008年5月28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除長达240年的王室成立共和制,成为一个联邦民主共和国,目前执政党为尼泊尔共产党(毛泽东主义)。
古朴的博卡拉原来只是一个乡村小城,尼瓦人和古伦人在此耕地为生。1952年,瑞士探险家Tonitagen最先踏足小镇。20世纪70年代,一群西方嬉皮士发现这里景色美丽、生活悠闲,从此博卡拉扬名世界。1970年公路开通,旅游业兴起并且迅速发展。如今从首都加德满都飞往博卡拉只要半个钟头。这里是所谓的“人间天堂”吗?。百万不如一见,博卡拉第一印象是——
(一)山高路长试人心
登山是博卡拉真正能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时光。博卡拉北边5公里的沙拉阔山,海拔1500米。我们一行50多人,集中了世界“黑白红棕黄”各种肤色,30岁到70多的不等。中途遇见3位患感冒咳嗽发烧的老兄姐,昨天被俺开了两张挑战性处方:要么卧床避风寒,被动治疗;要么活动出身汗,主动进攻。今天他们都遵医嘱选择“偏向虎山行”。中途虽然咳嗽喘气,停下吭哧吭哧。朦胧朦胧的半山腰,茶馆女主人热心地用英语招呼远客,说这里是最佳景点。已经有一队“更有君行早”的客人,操着英语在品茶,赞叹着渐渐清晰的黎明佳境。那些地方足够环顾三边景色,对老弱病残者也算了却“到此一游”的心愿。偏偏这几位宝贝“患者”不服老,没有一个中途叛逃,全在山顶出现。一位老兄对俺竖起大拇指说:“此方甚妙!出了一身汗,感冒好一半。”另一位更逗:“遇见女茶馆老板的试探,幸亏上帝相救。”天路客的信心和喜乐,真是地上人的榜样。
太阳从喜马拉雅山脉东侧的天边露脸,“啊——哇 ”的赞叹声,伴随着相机的“咔嚓”声,天地相连的瞬间融合,在一道道闪光中都变成了心中的永恒。几个操着标准国语的中国青年男女正在自豪地嘀咕,下山以后马上把照片贴在网上,与亲友分享此刻的显耀。
北边的雪山在阳光和云彩中欲抱琵琶半遮脸,鱼尾峰露出肩披薄纱的羞颜。众山岭好像倾心求婚的帅哥,手捧哈达和婚戒。云彩轻飘,犹如微微颤抖和激动的手臂。山顶上的人们顿时在大光中苏醒了灵魂:小孩希望长大后能够顶天立地;年轻人踌躇满志欲求再攀高峰;中年人稳健地屹立在高峰与丘陵之间,掂量着自己现在该如何在上下之间继续求索。


(图1,2)鱼尾峰是一把利剑,也象中文的“人”字;当心脚下的山路,你要看准每一级犬牙交错的石阶(石涯波摄)
一群与众不同的人们却发出与世不同的惊叹:鱼尾峰是一把利剑,也象中文的“人”字。上帝将一把两刃的宝剑,亮相在世界的屋脊,这是良善和慈爱的昭示:归来吧我的孩子,不要徘徊在山坳的黑暗中间!举目仰望高峰的光明,虽然那里高处不胜寒,却有无限美景天外天。当心脚下的山路,你要看准每一级犬牙交错的石阶,每一步都要踏在稳固的磐石之上。你又要当心那些美言和色彩的引诱,以便使你身上那件朱红的血衣,在全能者那里,能够换成雪白的义袍。
(二)庙小屋矮无墓地
无论行走在古朴与繁华交错的博卡拉街道,还是攀登于印度和西藏民风融合的山径小道,所有的店铺民宅都是那么矮小。从山下到山腰,从山顶看四方,令中国人最莫名其妙的是什么?在这块土地上没有发现一个墓地!一片净土,只为活人!


(图3,4)博卡拉民间神明的守护人兼做小生意;百姓在山径边的小屋小店里自得其乐。(石涯波摄)
尼泊尔博物馆展示不少喜马拉雅自然界的动植物资源,老市场可见百年前的建筑物,至今还有居民闲居其间。博卡拉民间神明的守护人兼做些小生意,在山间小庙一角摆个地摊,卖些纪念品和神像之类的物件维持生计。他们在小庙边搭个小屋,系张吊床,支个锅台,简简单单的活下来。普通百姓在山径边的小店里卖些自产自销的毛织品,自得其乐。一人多高的小屋小店,不占地土,留下空间,与贪婪和虚荣格格不入,怎么能不令人赞美上帝赐给普通百姓那种“只要有衣有食,就当知足”的美德?惟有阴间和灭亡,永不满足;人的眼目,也是如此。
尼泊尔人死后,由婆罗门主持仪式,用白布包裹尸体,24小时内火化,骨灰投入河中,任凭大自然净化吸收,与“来自尘土,归入尘土”的原始规律异曲同工。婆罗门教是印度河流域人们的原始信仰,随着高加索人种的融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内地,并逐渐同化了印度当地的宗教。后来,婆罗门教又融合了之后兴起的佛教和一些民间信仰,19世纪后渐渐形成印度教。婆罗门教相信轮回,一个人当下所存在的状态称为今生,前一个轮回的生命体成为前世,下一个称为来世或来生。佛教认为,众生从无始以来,即辗转生死于三界五趣之中,或称在六道中如车轮一样地旋转,“六道轮回”。中国许多人不也信这个吗?只不过是中国人热衷于利用死人来摆弄活人,一来生怕阴魂搅扰,二要满足自己欲望,到头来搞得昏天暗地。死人与活人争地,让人一见墓地就多一分惧怕和悲伤,产生多少无休止的纷争和罪孽,增加了盗墓贼这一冒险行当,纠缠着无数历史的成败是非。
(三)老牛天下第一
久闻印度“牛”大名,今日却在博卡拉目睹牛爷们的风采。俺从小与牛打交道,小牛不到半岁,便要穿鼻子,教耕地。俺骑在牛背上吹奏树叶,唱“王二小”。今天在博卡拉街道上与牛同行,它是大爷,俺是孙子,时刻得看牛爷的脸色行事。
传说尼泊尔开国元勋博利菲比•萨哈国王一次战败,被困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山谷,弹尽粮绝,危在旦夕。上天有眼,从山里差来一头黄牛,它的奶水救活了国王,使他恢复了元气。博利菲比国王很快重整旗鼓,率领军队克敌制胜,创立了尼泊尔王国。老国王不认识万事出于上帝之意,只晓得对黄牛感恩不尽。1962年,尼泊尔政府于正式宣布黄牛为“国兽”,并颁布了保护黄牛的《国兽法》。每年8月(尼历4月),尼泊尔人总会为黄牛举办传统的节日“圣牛节”,也叫 “盖伊节”。尼泊尔人把黄牛视为尼泊尔王国的国兽和“神牛”,与他们的文化有关,不应该与以色列人出埃及那时拜“金牛犊”的事件画等号。
令俺不解的是,老国王感激的是黄牛,这黑牛和水牛凭什么和黄牛享受同等待遇?它们应该回归本源,老老实实去耕地拉车,如此无功受禄,岂不有失公道?每当人们说那人“很牛”的时候,你就知道那人的深浅厉害。如果牛有人性,集中起来闹一场革命,就是“茉莉花革命”那一下子,也叫你吃不了兜着走。真是感谢上帝,因为上帝曾经在“以赛亚书”中称赞牛,责备人:“牛认识主人,驴认识主人的槽;以色列却不认识,我的民却不留意。”


(图5,6)喝令公车行人让道,我来了;(右图)你老兄沾俺们的光,跟着吃起来了。(石涯波摄)
跟着黑牛走,让它带着我。他老兄一路昂首挺胸,悠然自得。见到吃的,顿足享受。水果摊主人专门在旁边放一个框子,里面装着叶子果子树叶之类,等着伺候牛爷。黑牛转身进入一个胡同,俺好奇在胡同口观看。胡同里面两个女孩见状急忙逃跑,躲在远处一个墙角指指点点。黑牛大概知道这胡同没劲儿,转身出来继续溜达前行。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不停,交通规则只对人类,不管牛类,所有公车私车摩托车脚踏车通通停下,行人回避靠边。这情景让俺想起一首中国的“大跃进民谣”: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歌套到这里:西天没有佛爷,东土没有八仙。我就是佛爷,我就是八仙。喝令公车行人让道,我来了!
三头灰色的长角水牛结伴同行,一家子悠哉悠哉地逛到一个街心。不知何人在花坛台阶上吊了一捆新鲜的树枝和树叶,这一伙牛哥们就站着品尝起来。正直傍晚时分,水果蔬菜摊的小贩也在扬着脖子吃爆米花。一头水牛冲着他瞪眼,好像在说:你老兄沾俺们的光,跟着吃起来了。
这种人畜和平相处的情景,叫俺好生羡慕!人间哪里有呢?今天难道就没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吧,你要忍耐等到那一天:豺狼必与羊羔同食,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尘土必作蛇的食物。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这是耶和华说的。(赛65:25)
2012年2月19日 于尼泊尔博卡拉市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870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