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有人家---西藏难民营博克拉见闻之二/石涯波 请看博讯热点:西藏问题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2月24日 来稿)
博克拉人喜欢三五成群席地而坐,相聚闲聊的男男女女随处可见。他们把“宗教”,“文化”与“生活”融为一体,犹如基督徒的聚会分享。偶尔可以见到个人独自静坐或者独步,让人想起以撒喜欢独自在田间默想的情景。
(一) 忙人闲人皆为人
博克拉南侧的TashiLing藏族村落更令华人同胞向往关怀。走进羊毛地毯加工作坊,古老的设备在藏族妇女的巧手中经过无数次的编织,成为人们喜爱的高级藏族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图7,8)羊毛地毯加工作坊内外的女藏民(石涯波摄)
入乡随俗的藏民也许已经吸收一些尼泊尔文化,融入异乡的生活方式。年长的女藏民坐在作坊外的走廊整理羊绒,午后的疲劳令她们打盹,对前来的游客满不在乎。作坊里劳作的中年妇女精神比较饱满,个个脸带笑容跟你打招呼,不停地操作,让游客能抓住一个好镜头。
喀什米尔山羊生长在海拔4千米的喀什米尔(Cashmere)高原寒带,御寒本能特强,能够在零下二三十度中保暧生存。它们的粗毛之间还有一种更细的绒毛,直径只有14到16微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六分之一,几乎失重。只有靠有经验的牧羊人梳理才能取下,每只山羊每年只能产70克 的羊绒,5只羊的绒毛才能做成一件羊绒衫。绒毛经过精纺后便成为喀什米尔羊绒。Pashmina是Cashmere(喀什米尔羊绒)的波斯文。喀什米尔羊绒是顶级的羊绒原料,被称为“软黄金”、“钻石纤维”。喜马拉雅山是Pashmina羊绒的最好产地,而最优秀的生产技师却在尼泊尔。尼泊尔工匠用世代相传的手工技术,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制成的 Pashmina披肩、围巾和衣服,是山羊绒制品中的精品。尼泊尔早已成为欧美高档羊绒制品的主要供应地。
十七世纪喀什米尔国王就将珍爱的Cashmere披肩送给欧州王室贵族,传说拿破仑的爱妻约瑟芬披上丈夫送的Pashmina披肩,犹如绿叶扶花,众星捧月一般高雅亮丽,立即引起欧州的贵族名媛纷纷仿效。
(二)尖商奸商莫见伤
博卡拉满街都是琳琅满目的喀什米尔(Cashmere)小店,像俺这种笨男人要想圆满完成太座交代的光荣任务,实在比攀登喜马拉雅山还难。但俺有法宝,自喻“傻人多福”,更信上帝爱傻瓜。溜达了大半条街,终于遇见一个看得顺眼的尼泊尔小伙子用英语主动招呼,知道俺有中美阿拉伯三大关系,他呵呵笑着,招呼说:你就别看外面摊上的便宜货,所谓百分之百的全真Cashmere,是卖给那些低消费者,还有一些特别喜欢便宜的人。先生请随我进店里观赏。俺虽心里有平安,但深知撒旦大大的狡猾,奸商往往会“大奸似忠”。俺这回进来长长见识,只要钱不出手,你拿我没辙。
小伙子从里屋取出一个小皮箱,开锁拉链,取出一条十分艳丽的披肩,叫我摸摸,感觉特别柔滑。他对我开讲:这几条Pashmina是最纤薄柔软,而且保暧的毛料制品,它取自喜玛拉雅的高山山羊,是羊的肩部和腹部的绒毛,毛质特别柔滑。你仔细看,这是用手工纺成纤薄到几乎可以透视的沙线,然后经手工编织成的披肩和围巾,再经手工漂染上色,手工刺绣图案。先生你知道这一条披肩要作多久?我说一个月够了吧?他呵呵一笑说:一年左右!信不信由你,你可以去查。他说如果有兴趣,给俺特价:450美金。虽然买不起,心里依然相信他说的,因为俺曾经在网上查过。建议他留给某个中国富翁一个机会,俺还是选一些平民用的披肩和围巾,适合美国经济危机的现状。
感谢小伙子的热心,鼓励他诚信经商,必蒙上帝祝福。他听了很高兴。给小伙子讲了个中国俗语或叫“成语故事”:“无尖不商”,就是商人给顾客加量,满上加满。好像上帝的祝福,叫相信上帝的人福杯满溢,连摇带按,上尖下流。那么为什么后来成了“无奸不商”?音相同,意相反。那是后来人心败坏了,坑蒙拐骗。当然,俺不会讲什么“十亿人民九亿骗”之类事来贬低同胞。俺只是告诉小伙子,骗得过初一,骗不过十五。人在干,神在看。谁这么做,上帝有办法把谁骗的钱财从谁兜里拿走again。他说很同意。


(图9,10)城市街道和乡间小道边的喀什米尔(Cashmere)小店(石涯波摄)
小伙子笑笑说:“I don’t want to cheat you”(我不想骗你)。他继续介绍Pashmina的品质:这是100%纯羊绒,轻柔保暖,细腻光滑,毛色光绒。他第三层柜子取下一包,指着说:这种大概70%到80%羊绒,加上30%silk混纺的;摸摸,手感差些,保暖性差,比纯羊绒的光亮。你要看质地、色泽,也可用火烧线头的方法,如果烧后结成块则是化纤,结成易碎的细渣就是毛,有股毛糊焦味。我们摆在门口那些便宜货都标着100%纯羊绒,made in Chine。你想想,一公斤羊绒的市场价在800到1500元RMB不等,一条披肩的原料就几百元。不可能那么便宜,谁会做亏本生意?
俺遵太座旨意要买4条,小伙子提议那条灰色的已经show 给我看了,很不错,好配各种颜色。我想再送给一位80岁的老姐也好。谁想到回到家,太座偏偏看中这条灰色的,非要占为己有,还说为什么才买5条?应该买10条才够。做男人真难,已经超额完成任务,还要好上加好。
话说回来,那小伙子给俺“best price”;俺也付USD整数,并且让他keep it,不用找回了。那小伙子送我出门时,双手合掌鞠躬说:“God bless you!”
(三)艺术链接天下人
手提礼品,如获重释;满载而归,喜上眉梢。一阵奇妙悠扬的沙铃吉琴声由远而近,拉琴的街头艺术家一脸和蔼笑容,30多岁模样,一脸憨厚。除了棕色皮肤以外,他长得方头大脸,一点不像当地人。他用英语自我介绍说自己是专业演奏家,四方传播民族艺术。俺问他会不会拉圣诗?“奇异恩典”很普遍,俺哼了一句,他真的拉了那一句。俺顺手塞给他一百尼币,他除了感谢,更希望俺买一把沙铃吉。不好意思,俺玩不了,行旅袋也实在装不下。
尼泊尔的主要乐器有:萨伦吉琴、沙赫奈依管、多拉克鼓、号筒和笛子等。 “沙铃吉” (Saringhi)是尼泊尔一种四弦琴的传统乐器。街头艺术家一路上跟着我,说他演奏的是一曲当地著名的民谣,旋律美得满街的游客都冲着他招手。贝多芬说:“音乐是人类精神的火花”,沙铃吉扣人心弦的旋律,使异乡人沉迷在古老的博卡拉。若不是现代文化生活入侵此地,原始的“乐天知命,故不忧”兴许能够长久些。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可惜当今人们生活中实在有难以放下的许多人或事。
可不是吗?俺已经走到旅馆门口,可以把他甩掉了,俺握了握艺术家的手,跟他说 bye bye。他还是那样一脸和蔼,笑容可掬,拉着他心爱的沙铃吉,一如既往地向前走。俺却被旅馆公园的婚礼音乐和那场面所吸引。


(图11,12)告别街头艺术家,又被婚礼场面的音乐所吸引(石涯波摄)
尼泊尔的民间艺人称为达曼依和盖雷。达曼依大都属业余演奏者,他们平常从事裁缝业,宗教节日和民间喜庆活动,才被雇去奏乐助兴。盖雷原是18世纪时的宫廷乐师,19世纪后沦为流浪艺人。他们善唱抒情歌曲、叙事歌曲和宗教歌曲等。
尼泊尔每一个人都爱唱歌,从城市到乡村,从清晨的祈祷到深夜的晚会,一整天都可以听到音乐。好像中国的内蒙古人一样: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会喝水的就会喝酒。
他们歌唱有关神仙和圣人的传说,歌唱爱情和激动人心的故事。 民谣歌手们走村串户,从这个节日唱到另一个节日。带着四弦沙铃吉琴,用音乐和歌声传达美丽和有趣的信息,带来世界的新鲜和娱乐。
俺突然悟出个理儿:除了上帝以外,世界上最能使人快乐和安慰的,最能叫人享受的就是音乐!
2012年2月23日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76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