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中国外汇管理局鼓励美国借债上瘾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7月30日 来稿)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美国政府似乎濒临债务违约的边缘,但是中国新华社2011年7月28日却发表了一篇措辞尖锐的评论文章,表面上批评美国政界在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上的角力将全球经济置于危险境地,实际上却是极力唆使美国借债上瘾。
(博讯 boxun.com)
中国政府一直都有办法让华盛顿的政客们满足自己的要求。例如北京曾在2008年向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施加压力,要他确保中国政府大量持有的房贷美和房利美的债券不会蒙受损失。但在目前形势下,中国能够使用的手段就少得多了。问题出在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太大,而相当大部分又投放于美国的国债市场。中国的干部们大概并不懂得,美国国债是一个市场,并不是银行存款,其价值是浮动的,具有商业风险。而与“处理”两房债券的情况不一样的是,美国政府处置自身债务的能力是有限的。
但是中国外汇管理局发表的声明却推卸责任,说是石油和黄金市场的规模太小、波动性太大,无法容纳其外汇储备的投资规模。好像这样一来,中国的干部们就可以不对投资亏损承担责任,反过来还要别人对他们的投资失误承担责任。这样的官真是好当啊,怪不得大家都挤破了脑袋,要去报名充当中国的“公务员”。
唉,这就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
如果美国国债严重贬值,或美元汇率进一步下跌,中国这些除了整人之外一切都是外行的干部们,该怎么办呢?
从理论上讲,中国可能会考虑重新考虑它对人民币汇率的僵化态度,甚至香港也会更加认真地考虑要不要废除盯住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中国国有企业将收购海外资产,以此对冲美元资产的损失。
在美国国内债务上限谈判僵持不下之际,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张茉楠昨日表示,中国应尽快降低美元储备资产,保卫外储的战略安全已刻不容缓。张茉楠在上证报刊登的评论文章中称,美国国债和美元已经失去了长期的稳定性。美国债务水平越高,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冲击越大。
可惜的是,这些“研究人员”在中国的地位是最低的,还比不上在食堂里做饭的厨子。研究人员既然人微,必定言轻,从来不被领导当回事情。他们多年来一直呼吁减少美国国债的囤积,但中国搜刮的美国国债却越来越多,变成了“世界第一”。
据研究,美国国债敲的波动,将令每个中国人平均亏损177美元!
中国购买的美债预计遭受的投资损失高达20%至30%,如果将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1.152万亿美元以最低下跌20%计算,将会损失约2304亿美元,相当于中国人均亏损177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1140元。
这还是最乐观的初步估计。
中国大陆的《上海证券报》7月28日哀叹:债务谈判僵局引爆美元信任危机:
美国缓慢得令人痛苦的债务上限谈判进程,令顽强的美元也开始有些“撑不住”了。前两天,从瑞郎、日元、韩元、澳元到马来西亚林吉特,对美元的汇价纷纷升至数月、数年乃至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分析人士指出,美元短期的走势,将取决于美国债务上限谈判的进展,不排除一项超出市场预期的协议会促使美元出现短线反弹。但从更长期来看,美元基本面仍不乐观,这次的债务上限风波只是给美元资产持有人敲响了风险警钟。
随着8月2日的官方违约大限日益临近,过去两天美元开始颓势尽显。7月27日亚洲尾盘,美元指数一度跌至73.42一线,创下5月5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上海证券报》无异在抱怨中国政府的干部们胡乱投资的鲁莽行为。在这些“鲁莽”的背后,不乏利益输送、内外勾结的影子。
事到如今,“国家发改委”的一个“特聘研究员”(并非研究人员)国世平,在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还在喋喋不休地说::“美国国债已是低价资产,不应卖掉!”
这位号称“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的国世平“教授”无疑是个中共干部,他以典型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口气说:“在我看来,美国债务违约问题还是可能解决的”,他一面说,美国会两党最终会对债务上限达成一致,如果美国主权债务违约,对各方信心打击会很大。另面又说,美国最终还不至于出现债务违约的结局。“目前,美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还不是债务,而是就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国世平说,奥巴马希望把失业率从9%降到6%多,但现在还是超8%。就业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最大的问题不是债务违约,也不是货币政策。他表示,“但是,美国经济在向好,尽管很低迷但已经止跌了。”
国世平表示,基于以上分析,作为美国国债最大的持有人,我们现在“不要怕”,不要太悲观,中国已连续两月增持美国国债,他也并不主张减持。“美元已经跌无可跌,差不多就要‘反攻’了”,他一再强调。由于从澳大利亚、新西兰到欧洲,都有加息风声,他预计,大概在接下来的9、10、11三个月,美国有可能加息,而一旦加息,市场将拉升美元,抛售其他货币。而人民币相对美元来说,也不可能有太大升值,否则会影响大量出口企业。
……
这就是说,中国政府表面上谴责美国国债的危机,实际上却在鼓励美国政府继续扩大自己的债务,鼓励美国借债上瘾。其证据,就是中国政府死死抓住美国国债不松手,继续增加购买,好像“债多不愁”。中国外汇管理局继续增持美国国债,就是在鼓励美国借债上瘾。但是这些外行忘记了,“债多不愁”指的是不怕欠债,而不是指不怕出贷。中国政府购买美债,是借钱给美国,而不是向美国借钱,这里面的风险这是“债多不愁”的反面——中国的干部们连这一点都不懂得,这是可悲啊。外行领导内行的可悲。
新华社鼓励美国借债上瘾,是危险的双刃剑。其一刃可能是想让美国在债务中越陷越深,变成中国的附庸国家;但其另外一刃就是迫使美国宣告破产,中国的资产也随之东流。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中国外汇管理局”在美国国债问题上的命运。
2011年7月30日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92319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