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汉人是一种“世界居民”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7月08日 转载)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在《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一书(2004年出版)谢选骏曾经指出:汉人和印度人、阿拉伯人类似,不是现代意义的民族,而是“世界帝国的遗民”,是文化圈范围的游民大众。这种大众的性格,倾向于逆来顺受,比较容易接受专制暴政。就像印度人,虽然挂着“民主政治”的头衔,但其实他们使用接受暴政的态度在接受民主制度的,而这个民主制度,正是由印度的前主人“大英帝国”用暴力强迫他们接受的。这种大众在政治上表现为“一盘散沙”,甚至比散沙还糟糕没,是一种“过期的混凝土”。顽冥不灵,难以动员,难以重新组合。
(博讯 boxun.com)
2011年6月,美国丕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表了一篇美国居民的婚姻调查报告,充分证实了《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一书关于这些“亚洲人”特性的论述。
该报告显示,在2008年美国新婚夫妇中,14.6%的夫妇是不同种族和族裔的结合。其中,9%的白人、16%的非裔、26%的西语裔以及31%的亚裔与非本族裔的对象结婚。
见风转舵、随遇而安、喜欢就地取材、不在乎于是否与异族通婚……结果造成高度杂居甚至种族混同——正是所谓“世界居民”的特性。在这方面不仅“亚洲人”如此,遭受过“世界帝国”长期统治的欧洲人也是如此。例如,罗马帝国统治过的拉丁人就比罗马帝国没有统治过的日耳曼人,更加倾向于异族通婚,所以葡萄人、西班牙人、法国人建立的殖民地,都是种族混杂并因为种族混杂而无法建立强大殖民地国家,例如巴西、魁北克、西班牙美洲。只有日耳曼系统的英国人所建立的殖民地,因为拒绝异族通婚而保持了母国的传统,从而维持并继承了强权。例如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丕优调查报告还显示美国的亚洲人后裔中,异族通婚的比例以华人为最高。例如,40%的亚裔女性嫁给外族裔男性,而娶外族裔女性的亚裔男性仅有20%。但是美国人口普查局2008年小区调查(ACS)资料表明,53.4%的美国出生华裔女性嫁给“老外”,而美国出生的华裔男性与非华裔女性的通婚率为47.9%,华裔与其它族裔混血的后代超过37万人。
统计数据显示,华裔与白人通婚的比例最高,其次才是与其它亚裔人结婚。这与华人长期遭受外国统治因而产生“趋炎附势”的性格可能有关。
当然有些调查结果显示出来的是生物性质的种族因素而不是社会性质的社会因素。在异族通婚中,有的族裔存在着性别差异。例如,22%的非洲裔男性与非非洲裔结婚,而与外族裔结婚的非洲裔女性仅有9%。而亚裔女性的异族通婚率是亚裔男性的一倍。亚裔的性别模式与非洲裔的情况正好相反。在白人和西语裔中,这种性别差异没有发现。这似乎表明,非洲裔女性较难引起异族的兴趣,而亚洲裔女性较易引起异族的兴趣。
丕优研究中心的美国婚姻的调查报告是根据两个数据来源做出的。一是美国人口统计局的美国小区调查的2008年的调查报告;二是丕优研究中心自己的调查报告。该报告是2009年10月28日至11月30日对全美2884位成人电话采访的统计结果。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91210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