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封锁危害国家利益/毕研韬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 转载)
毕研韬更多文章请看毕研韬专栏
按照《维基百科》的界定,“国家利益是指国家在经济、军事或文化上的目标和抱负。”无论是从和谐发展还是和平发展的目标考量,我国的网络封锁已经严重危害了自身国家利益,已经到了必须立即矫正的危机关头。 (博讯 boxun.com)
知情权、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1944年2月1日的《新华日报》社论说,“为了政治的进步,为了国际的地位,我们必须保障从民主的基本权利开步走。恐惧是懦夫,疑虑是自私,反对便是倒行。”
中共当年的号召催人奋进。但是,如果中共今天公然违背当年的庄严承诺,执政党的合法性就荡然无存。更何况如今我国公民的权利意识已经苏醒,公民践行自身权利、捍卫自身权益的热情持续高涨。
自由使用网络是广大中国网民的强烈愿望,网络封锁已激起国内外的同声谴责。事实上,在信息时代,政府已经无法完全封锁信息。部分网民“翻墙”获得信息后又以巧妙的方式广泛传播。墙越高,网民越心寒。
在当今时代,社会管治已经进入Web 2.0时代。政府不可试图封锁一切消息,而是要主动传递信息,在主动对话中构建社会共识。“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该原则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管治。
在特定时空空间内,信息流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事实表明,长期暴露于西方媒体下的海外中国留学生更懂得对西方文化的扬弃,更善于维护国家利益。中国留学生拍案而起捍卫北京奥运会就是明证。
研究表明,在复杂抽象议题上,两面诉求乃至多面诉求远比一面诉求效果好。科学合理的信息控制能够提升国民对有害信息的免疫力。与此相反,生存于“理想”信息环境下的民众一旦接触到非主流信息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美国知名学者约瑟夫•奈把“软实力”“巧实力”概念引入到领导学研究中,对当今中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执政者应学会使用“巧实力”来赢得民意支持、降低管治成本。今天,执迷于“硬实力”的管理者必会遭遇“滑铁卢”。
为保障中国的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现在起努力创造条件方便网民自由获取和传递信息
二、逐步解除网络封锁(若非战争状态不再大规模封网)
三、维持对极端宗教和淫秽色情网站的封锁
四、解除对互联网系统中所谓敏感词汇的屏蔽
五、保障网民合法权益,以人民的自由保障国家的自由
六、以积极、开放、创新的态度适应Web 2.0管治生态。
下愚曾多次强调,在传播作业中,技术正确和政治正确同样重要。笔者坚信,如果中国的执政者不主动适应管治生态变化、继续对抗信息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潮流,最后付出的代价会更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网络封锁不仅不能提升政治与社会稳定,反而会令民心向背、社会动荡,进而伤及政治合法性。网络封锁损害中国的国家形象,损害中国的政治力量,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
(原载《动向》2009年12月号)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毕研韬:胡锦涛“困惑”了谁? 毕研韬:谁在帮冯正虎回国? 毕研韬:美国是中国的头号敌人? 中国的四类学者/毕研韬 中国知识分子的修行与分化/毕研韬 快让冯正虎回家/毕研韬 欧洲社会科学研究对我国的启示/毕研韬 《多维新闻网》易主的警示/毕研韬 留学海外要严防金融诈骗(2009年版)/毕研韬 劫持中国货轮的索马里海盗/毕研韬 必须严控“德新海”人质报道/毕研韬 国内网站处理拙文的六种模式/毕研韬 新疆7.5骚乱的三大教训/毕研韬 向《网讯参考》的编辑者致敬!/毕研韬 谁会相信高雄市政府?/毕研韬 毕研韬:媒体体检? 中国媒体需要全盘体检吗?/毕研韬 请尊重独立学者——读于建嵘《中国民众为何抱怨?》随感/毕研韬 略论《中华新闻报》的倒闭/毕研韬 谭力公开露面 未被双规/毕研韬 登陆境外网站的简便方法/毕研韬 湖北通山县招聘网络评论员/毕研韬 毕研韬:获取境外信息的7种方法 传统管制宣告无效——悖境中的中国传媒/毕研韬 中国村姑将出席伦敦妇女大会/毕研韬 新泰事件调查为啥这么难?/毕研韬 网民对新泰强行把上访者关精神病院的精彩评论/毕研韬 毕研韬:《光明网-光明观察》突然停刊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