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北京下雨就积水路瘫/阚有波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7月17日 转载)
6月27日的一场暴雨,让干渴已久的北京得到上天的滋润,同时也冲刷出城市抗涝功能的缺陷。
虽然这次没出现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但城市积水情况却依然严重,有关部门公布说,城区道路共有15处发生了积水情况,最深处达到40多厘米深。而实际上,积水在大街小巷都很普遍,只不过严重程度有高有低而已。 (博讯 boxun.com)
27日中午,骑车外出的我被困于红桥市场附近的天桥下,当时,紧靠天桥的汽车道,形成了大面积的积水,每当汽车疾驰而过,车轮卷起的水花足有一米多高,令在天桥下避雨的人们躲闪不及。而天桥另一旁的自行车道,宛然已成为了一个水流湍急的小河……雨停后,我骑车经过红桥后面的君安宾馆,那里已是汪洋一片,积水处可以淹没半个自行车轮。
在北京生活快四年了,对这种下雨天四处积水的现象看得实在太多,我认为,积水影响交通,给行人带来不便倒是次要的,最让人痛心的是,水对北京是如此宝贵,可当上天难得赐给我们时,我们却不能珍惜它,大量的水积在路面上,无法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最后白白流走、或在路面上蒸发了。
积水问题的罪魁祸首,是城市地面的硬化———大面积的水泥、花岗岩、大理石、釉面砖、柏油把城市地面覆盖得几乎严严实实,大大削弱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记得2005年那场暴雨后,这个问题曾引起过重视,一些道路地面的透水化改造开始启动,不过显然,这种改造的速度目前还是太慢。此外,下雨积水,显见城市排水系统的低效,排水系统是检验一个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城市下水道甚至是大到可以撑船,而在国内,几乎所有城市的下水道都很狭窄,北京有些地方甚至还用着明清时代的下水道。
北京的排水设施建设也存在杂乱无章的问题,有很多次我发现,一些积水的路面旁就有下水的雨箅子,但无法理解的是,一些雨箅子所在的地势竟然比积水路面高,不知道市政部门是怎样施工、验收的。此外,许多路面设置的雨箅子太少,无法满足道路排水的需要,让人怀疑相关设计部门的设计水平。
今天预报还有一场大雨,四处积水的情况又将重现,那么,这样的现象还要持续到多久呢?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谁来为北京下雨后拥堵的交通埋单?! 下雨了,北京又“积水成痔”了! 为确保北京奥运 中国能有效制止下雨 北京下雨,马路积水,城铁进水:奥运会堪忧!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