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评论
] 页面有问题?请点击打印板-》
打印版
[
推荐此文给朋友
]
[
博讯主页
]->[
大众观点
]
晚年与巴金有两大相似:国学大师晚年享受荣耀也有尴尬之语
(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7月13日
转载
)
来源:苹果日报
国学大师季羡林辞世,海内外哀悼、称颂之余,也引爆中共治下有没有国学大师之辩论。有网友提出一个相当吊诡的命题:“不和党(中共)走的近一点,能被封为大师吗?走的近了,还能成为大师吗?”
(博讯 boxun.com)
季羡林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佛教史、吐火罗语和中印文化交流,与传统意义上的国学(以儒释道、诗词曲为主的中国文化与学术)有距离。同为学界泰斗、也在前日辞世的任继愈,曾形容季羡林的学问是:“操非中非西之学,治非古非今之术。”季羡林曾坚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倒是能代表其一代学者的认真。
晚年与巴金有两大相似
季羡林与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有两大相似之处:一是对文革的反思,巴金著有《随想录》,季羡林出版了《牛棚杂忆》,都是中国知识分子良知的反映;二是被当局奉为国宝、捧为花瓶,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住了六年,季羡林也在北京301医院住了六年,每年都有高层探望他们,成为中共关心知识分子的象征。
不过,季羡林晚年引起争议的话题多些。2005年8月,季羡林曾撰长诗《泰山颂》,其中,“星换斗移,河清海晏。人和政通,上下相安”之句,被质疑是有违民情的谀词。季羡林还曾在《忆往述怀》中呼吁:“对广大的中国老、中、青知识分子来说,我想借用一句曾一度流行的、我似非懂又似懂得的话:爱国没商量。”借用似懂非懂的话,发出官式号召,也被质疑有损其学者风骨。
可见,季羡林晚年,享受荣耀之余,难免也有尴尬之语。毕竟,人无完人。这令季羡林更真实,更接近中国的现实,总体上无伤其治学为人的风范。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
搜索功能
):
季羡林的文革遭遇
质疑钱文忠,季羡林先生那么不容易见到吗?
季羡林仙逝,谁为楷模?/李吉明
季羡林是个庸人/王鸿飞
李长春给季羡林“国学大师”帽子?/王晓阳
对季羡林的批评是社会哲学崛起的信号弹/马庆云
忆三次拜访季羡林先生/子耒
既得利益者托起的茅于轼、季羡林/田文林
我捍卫季羡林说昏话的权利/何三坡
季羡林式"天人合一"昏话
季羡林的“大国学”观
当季羡林成为“摆设”/干春松
季羡林称号应为东方学大师/伍恒山
季羡林:佛教与儒家和道教的关系
禅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季羡林
季羡林:在敦煌
入室弟子称季羡林有家不能回 北大就是不给钥匙
(图)
73岁儿子涉嫌超生,国宝季羡林被迫封口!
忧心“塔”居的季羡林,象牙塔还是雷峰塔?
社会各界群众北大悼念季羡林
(图)
季羡林 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季羡林逝世细节:温家宝12点赶到医院
季羡林追悼会由北大安排 医院实施进出管制
季羡林之子季承:父亲今晨突发心脏病后昏迷逝世
(图)
国学大师季羡林今晨在北京医院病逝 享年98岁
(图)
国学大师季羡林病逝
(图)
季羡林先生倡言“大国学”
北大原校长否认软禁季羡林
许智宏否认北大“软禁”季羡林13年
季羡林曾上课偷看《金瓶梅》 高考数学仅得4分
季羡林藏品被买卖最新动态:书信流入旧货市场 家属称将彻查
季羡林谈国学妙语连珠:汉字简化及拼音化是歧途
季羡林在医院与儿子季承及家人在医院过年
(图)
季羡林和驻外大使出手破解“不折腾”译法难题
季羡林的惊人收藏:最低的是齐白石
北大新校长首次谈季羡林藏品事件:北大做事堂堂正正
季羡林:两年生活像坐牢,我成了穷光蛋,拿100块钱都困难
(图)
季羡林藏画流失事件缘何至今未获警方立案?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博讯是畅所欲言的场所、所有文章均不一定代表博讯立场
声明:博讯由编辑、义务留学生、学者维护,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另外,欢迎其他媒体 转载博讯文章,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所承担风险,尊重博讯广大义务人士的奉献,请转载时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