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涉嫌剽窃卢洁峰著作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2月03日 转载)
关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第176-181页
(博讯 boxun.com)
涉嫌剽窃卢洁峰著作《广州中山纪念堂》问题的报告
某宣传部: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书中第176-181页中关于广州中山纪念堂历史的文字,抄袭于卢洁峰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的缩写本《广州中山纪念堂》一书。《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一书在大篇幅抄袭、引用卢洁峰的《广州中山纪念堂》主要内容时,没有注明出处,更没有作出应有的说明,已经涉嫌侵犯卢洁峰的著作权。
《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卢洁峰的自费研究成果。正是由于广州中山纪念堂建筑历史研究的空白性和研究的艰巨性,才使得这座闻名遐迩的纪念堂在1949年10月以来一直没有人对她进行系统的研究。用广东考古专家麦英豪先生的话说:“卢洁峰做了一件我们想做想了50年而没有做成的事情。”
当局既无出资帮助卢洁峰展开研究工作,也没有给予卢洁峰以任何的奖励。相反,当填补中国近代建筑史空白、填补广州中山纪念堂研究空白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钩沉》以及其缩写本《广州中山纪念堂》出版后,立即被各方五抢六夺式地剽窃。比如广州中山纪念堂管理处的剽窃,再比如《南方日报》的剽窃。
2006年末,《广州日报》记者金叶采访我,要我提供广州中山纪念堂的相关资料。为了协助她采访,在她作出承诺的前提下,我提供给她《广州中山纪念堂》一书的电子版。我叮嘱她:你写完这篇稿子就必须全部删除我给你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电子版,不要外流,也不要在别处使用。
2007年1月,《广州日报》刊登了金叶采写的关于广州中山纪念堂的长篇文章。文中引用了我提供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电子版的资料,但同时写出了我的名字,报道了我的研究情况,也就是有注明出处、没有犯规了。
但《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的《巍巍殿堂 悠悠岁月——中山纪念堂》就与前文不同,并非2007年1月在《广州日报》上发表的那篇文章。而是直接使用我的《广州中山纪念堂》电子版撮写的。整段整段地抄袭,却没有注明著作人名字和著作出处。
宣传部是共产党的三个关键部门之一。肩负着党风示范作用的重任。由贵部主持编撰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旨在宣传越秀区的历史文化,不意竟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当然,这同样是一种“示范作用”。
为此,恳请贵部正视这一问题,作出恰当的处理。
卢洁峰
2009年1月19日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丛书名: 广州日报“映象广州”系列
作 者:赖南池 刘梅 主编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9-1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毕加索的艺术是从中国人的墓穴壁画剽窃来的/解龙 从刘汉龙以剽窃者身份入围长江学者人选看/俞天明 大学里的剽窃情況折射中国人性之坏/何必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成剽窃机关? 王焱文:大陆的“诗经名物研究”也要剽窃台湾? 张育仁指控余杰剽窃其作/金晋京 学术剽窃和法律内外的对策*/方流芳 韩国:请不要再剽窃中国文化了!(图) 王天成:我是如何发现武大“博盗”周叶中剽窃的 宁愿死,也要剽窃! 中国法院驳回菲亚特控长城剽窃案 上海交大副教授被指剽窃 举报人被校方终止聘用 广东社科院研究员状告华南理工教授剽窃 (图) 刘汉龙博导剽窃案被害者赵维柄教授谈再次维权经过 刘汉龙 剽窃被揭穿后成-2007度长江学者人选 中山大学副校长被指剽窃他人成果申请国家项目 海军高工不满军队剽窃上访 强迫住院当成精神病人治疗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冷溶遭遇剽窃 方流芳:学术剽窃和法律内外的对策* 李少民:政协委员李秀恒剽窃事件【来稿】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