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工离京前最大的遗憾 (图)
(博讯北京时间2007年11月04日 转载)
来源:新华社区
今天的天儿可真冷,下午下班前便开始四处打电话,召集几个老乡一起去“海底捞”烫火锅。同以往的每次聚会一样,我刚过去没一会儿,第一个风尘仆仆赶到的客人,依然是老赵。
老赵今年53岁了,黝黑的脸膛,额头刻着几道很深的皱纹,略微有点儿驼背,粗硬的头发里已经夹杂了些许灰白。每次来参加聚会,他都当作大事一样要换换打扮,比如这次来就穿了一件八成新的黑甲克,脚下则是一双时下比较流行的旅游鞋,再加上始终不高不低的嗓音以及那副略显谦卑的笑脸,不熟悉的人还真很难猜出他是干什么的。可他一旦伸出手来,便也就轻易泄露了自己的职业秘密。----他的那双手又黑又糙,指甲根还总会藏着些白灰。“咋洗也洗不净”,他曾颇为窘迫地自我解释。
是的,老赵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建筑工人。说起来有些不好意思,当初与他认识,甚至在交往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以及我的老乡们都是为了利用人家。
第一次见到老赵,还是2000年元旦前的事了。当时,单位刚给我分了一套福利房。钥匙到手之后,我和媳妇一起去看房,用手轻轻敲打卫生间墙面上贴的瓷砖,发现有几块存在空鼓现象,于是就去找物业公司反映。那个临时负责人拨出去一个电话,老赵很快就带着另一个工人现身了。
两个人拎着工具去到我家,简单看看现场后,二话不说就把整个墙面的瓷砖全部剋掉,又搬来好几箱新瓷砖,活腻子打底儿,整面墙给重铺了一遍。他们干活儿的过程中,我站在一旁与他们聊天,才发现居然都是我的河北老乡,而老赵则是既要负责组织,也要亲自干活儿的带队工长。
通过那次维修认识老赵后,我便毫不客气地将他这位老乡当作了“近水楼台”,房子住的一有问题就去找他,而他每次也毫不推辞,水、电、暖、卫,别管是哪儿坏了,准会及时派人或是亲自前来给我修好。有感于他尽职尽责的态度和相当不错的维修技术,我又把他陆续推荐给了其他几位老乡,他同样也力所能及地提供了不少方便,甚至小刘结婚准备新房,也是他找来一拨人帮忙装修的。久而久之,大家居然都发展成了很好的朋友。尽管2002年他离开了我们这个小区,可我们组织聚会的时候还经常会想到他,而他只要接到电话,别管路途多远,十有八九都会前来参加。----作为老乡里“地位”最低的一个,我们能叫上他,他心里显然是非常高兴的。
每次聚会时,他的话都不多,喝酒却及其爽快,经常是别人端起酒杯,敬酒词还没说完,他脖子一仰已经全干了。干完之后还唯恐别人不信,会很自觉地把杯子翻过来,杯底儿朝上请大家“验证”。他那过分认真的样子,必然会引来众人一阵开怀大笑,而他却并不怎么多想,在别人的笑声中已经操起酒瓶,不吭不哈重又开始给自己斟酒。
印象最深的是在两年前的那次聚会上,他不经别人提问,一反常态主动说了很多话,而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保险”两个字。原来,他所在的那家建筑公司为农民工也上了医疗和养老保险。“以前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么一个农民,今后老了也能按月领退休金,和你们城里人一样啊!”那天,老赵把这句话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倒进肚子里的酒更比平时翻了好几番。
可今晚再坐到一起,老赵却显得心事重重。于是,前三杯的“共同科目”进行过后,由小刘首先开口,其他人也接二连三地向他发问了。对我们的询问,他面露苦笑,使劲摇了几下头,这才慢慢道出了实情:老伴儿在老家突然病倒了,他也不能继续在北京打工了,等这个月底结完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就要回老家伺候病人去。
听到这个情况,大家自然是一番唏嘘感叹。问到他还有什么事儿没有,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唉,原来指望再干几年,加上已经补交的7年,凑够15年就能按月领退休金呢。现在老伴儿这一病,逼得我非提前退保不可,全白搭了。”
我想了想说:“既然就差几年的时间了,你去和公司商量商量,自己出钱接着按时往里续满15年,还不行吗?”
“不行啊!”老赵的头摇得更加厉害,“我找过公司了,人家说起规定来一套一套的,少干一天都不行。唉,说到底,咱终究还是个农民,怎么着也不能和你们城里人一样啊!”
他的话说完,大家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因为整天和红头文件打交道的我们心里非常清楚,此时再说更多的话,也不能更改规定,替老赵弥补那深深的遗憾。
老赵显然是不想影响大家的情绪,端起盘子往锅里倒进些羊肉去,脸上挤出一丝笑意:“不过我也挺知足的,在北京干了这么十几年,挣钱还是比在老家种地要强多了。”
暗红色的锅汤翻滚着蒸出缕缕热气,在火锅上方弥漫开来。望一眼对面的老赵,我的视线渐渐有些模糊了。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设立“农民工日”:滑稽而可耻 农民工是怎样一个群体?/陈光 博士 牟传珩:如何面对血汗月饼-- 中国农民工现状堪忧 农民工兄弟,你为什么拿不到工钱?/马民博 《今年春节不回家》引发社会深思 百名农民工堵厂门讨要工资 “人大”代表中应有农民工一席之地 美国总统布什给中国农民工的猪年贺辞 “铁老大”从农民工身上榨取最大利益/载厚 彭兴庭:“农民工讨薪”,为何总是讨成悲剧? 彭兴庭:“农民工医疗保障”的救赎之道 由农民工讨薪想到的 农民工“满意”低工资的反向解读 刘宗正:中国农民工的故事 美国总统布什向中国农民工拜年 一个农民工眼中的2005年十大新闻 不喊农民工“棒棒”喊啥? 重庆市长农民工的“征名启事”让人心酸/赵磊 棒棒歧视:“农民工”仅有改名是不够的/徐晓 林泉: 谁来保障农民和农民工的生存权?---王斌余一案有感 重庆设“农民工日”:暗示考虑户籍改革? 让稳定就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中国城市化系列》农民工出身的老板 物价上涨背景下的民生报告:农民工不堪一击 中科院调查改革获益:官员第一 农民工倒数第一! 农民工过河拆桥,律师写博客开骂:又一群“狗日”的跑了 (图) 徐谷明:农民工抱怨涨价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大批访民风涌钓鱼台被抓 湖南农民工大便被打出(图) 农民工历经7年讨回370万元血汗钱 失踪农民工父亲:警察叫我回家等候 “明镜周刊”广东农民工处境艰难 中国农民工不相信养老保险制度 山西芮城“黑砖窑”农民工每天工作16小时分文不得 保定热电厂农民工连续三天堵厂门讨工资/刘飞跃(图) 中国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堪忧合同签订率仅20%(图) 郭斌: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 国际劳动组织:农民工和妇女在中国受歧视情况严重 20多农民工讨要生活费遭保安殴打 刘飞跃:甘肃省庆阳市一农民工近期讨要工资时离奇死亡(图) 血泪甩卖——农民工653万元贱卖550万元(图) 农民工写真(图) 大陆官员坦承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严重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