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我們上下班,老年人幹啥?
(博讯2006年8月03日)
陳一舟(山東評論家 歐洲導報社張英供稿)
6月4日起,一名上班族在大河網大河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建議老年公交卡上下班高峰失效》,此帖一出引發了網友激烈爭議,在歷時一個多月的大討論中,143位網友跟帖發表見解,點擊率達8101次。就此問題,某網的一項調查吸引了3739人參加,其中贊成老年公交卡在上下班高峰期失效的有2126人,占被調查人數的56.86%;認為不應受到任何限制的有1492人,占39.9%;另有121人認為不好說,占被調查人數的3.24%。(《鄭州晚報》8月2日) (博讯 boxun.com)
建議老年公交卡上下班高峰失效,這種年輕人對於老年人的“呼聲”由來已久,具有相當程度的社會認同度——當前,城市中的很多年輕人都認為,老年人退休在家,什麼時候不能外出,非得在上下班高峰期間與上班族搶公車的空間?正因如此,這樣一個很平常的話題才能引起熱烈的討論,並“討論”出這樣一個結果。
這種帶點抱怨又帶點愛護的“聲音”,似乎是站在一個正義和公正的平臺上——老年人在上下班時間不乘公車,一則節約了公車的空間,為上班族提供了便利;二則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身體,避免老年人在擠車中健康受損。然而,在筆者看來,這其實是一種出於利益和道德雙重自私的悖論。
公車屬於公共交通資源,為全體公眾所有。老年人持老年卡乘車雖然不買票,但這是政府給予老年人群體的一種福利待遇(等同於政府為老年人支付乘車費用),憑什麼限制老年卡在某段時間內的使用?這豈不是相當於限制了老年人乘車出行的自由和權利嗎?難道就為了上班族的乘車便利?這也忒自私了。這種自私還不僅是表現在維護利益上,還體現于道德層面上——那麼多老年人站在公車裏,年輕人是讓座還是不讓座?不讓,對不起道德;讓吧,對不起自己。出於這種“道德煎熬”,很多人自然就產生了“老年公交卡上下班高峰失效”的念頭。
誰都會有年老的時候。今天我們為了自己的“便利”提出限制老年人自由的“設想”,明天就會有下一代年輕人為如何限制我們的權利而“討論”。即便是拋開這一切不談,我們也不要忘記了,老年人起早貪黑地與我們一道“趕路”究竟是為了什麼——他們在為誰接送孩子、為誰買菜購物、為誰四處操勞奔波?□
(新聞鏈結: http://news.163.com/06/0802/11/2NH1P1Q50001124J.html)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陈一舟:公立醫院走“VIP路線”的雙重不道德 陈一舟:对义举的质疑是一种“生命的冷漠” 陈一舟:“城管打城管”引发“群体情绪盲动” 陈一舟:吹著發展的號角,打造富人的樂園? 陈一舟:牵头牛就成了“牛郎”了? 陈一舟:跳出民族自尊看“老外撒錢誘人撿” 陈一舟:“中央一套”是個什麼“套”? 陈一舟:恋足俱乐部,炒做病态欲望的“病态经济” 陈一舟:一只宠物狗的“临终遗言”(图) 陈一舟“”花木兰“咋成了”朱木兰“? 陈一舟:读“色情小说”,治“不孕不育”? 陈一舟:“强闯人大抓人”折射“警权沦为公权附庸” 陈一舟:“禁播”总在“忽悠”后? 陈一舟:誰來替夏衍寫一篇“包身工续” 陈一舟:“喷泉里洗澡”与“脱衣服讨薪” 陈一舟:沒有功利的大學,哪來功利的教授? 陈一舟:“店慶讓‘鬼子’捧場”是雙重反倫理 陈一舟:公務員招考應引入“迴圈經濟理念” 陈一舟:陈景润和徐本禹算不算“高素质人才”?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