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对义举的质疑是一种“生命的冷漠”
(博讯2006年8月02日)
陳一舟(山東評論家 歐洲導報社[email protected] 供稿 原載國風網歐洲導報版http://www.guofeng.info)
7月25日,在鄭州市新華一廠家屬院,一名叫郭寶尚的男子持刀致人一死一傷後自殘,被送到醫院後危在旦夕。郭寶尚住院後,救治需要醫藥費,但嫌犯親屬說家庭貧困,出不起;送他去醫院的民警稱公安部門沒這項開支,拒絕出;醫院上報民政部門,民政部門認為嫌犯不在救助之列,也不出。為了挽救殺人嫌犯的生命,河南商報記者白潤岱為其送去2000元醫療費。此舉見報後,卻引發諸多質疑。(《河南商報》8月2日) (博讯 boxun.com)
即便是殺人嫌犯,也具有基本的生命權。記者幫垂死嫌犯墊付醫藥費,是一種毫無爭議的高尚的義舉。然而,這般義舉卻引發了一些人的質疑——有人說,在家屬無力負擔費用的情況下,救助重傷嫌疑人應該是政府出面,不是記者的事,記者只是事件的記錄者,這樣做是越位;也有人稱,記者只要把報導做好就行了,這樣做有作秀嫌疑。
什麼是越位?面對危在旦夕的生命,任何人都有權利去挽救。在這種危急關頭,采寫新聞的記者首先是一個公民,其次才是一個記者,其勇於伸出援助之手,體現了一個公民高尚的道德品質,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其實,這種救助他人生命的道德自覺,也是我們每一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品質。
一個犯有命案的犯罪嫌疑人,也享有公民的權利,理應得到救助,而不是被社會拋棄等死。退一步說,即使他將來被判死刑了,但在沒被正法之前,仍應得到救助,這才彰顯我們這個社會的公平。在這一問題上,一個正義的記者用自己的良心和道德自覺“彌補”了相關救助制度的缺位,如果這也是作秀,那我們只能期待這種作秀多多益善。
義舉沒有得到應有的社會讚頌,這不僅是讓記者寒心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從這種貌似義正詞嚴的質疑聲中,我們“讀”到了一種“生命的冷漠”,令人戰慄和不安——難道我們要眼睜睜地看著一個垂危的生命在面前無助地死去嗎?難道記者就應該見死不救、袖手旁觀嗎?
很顯然,如此“生命的冷漠”,即源於一種狹隘的生命救助意識——認為危害社會的“壞人”不應該得到社會的救助,他們的生命權不值得尊重;也折射出一種社會道德危機——在社會整體道德水準下滑的語境下,只要有人做出道德的義舉,就會引起外界的存疑和不信任。
(新聞鏈結:http://news.sohu.com/20060802/n244574227.shtml)
[博讯首发,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支持此文作者/记者(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陈一舟:“城管打城管”引发“群体情绪盲动” 陈一舟:吹著發展的號角,打造富人的樂園? 陈一舟:牵头牛就成了“牛郎”了? 陈一舟:跳出民族自尊看“老外撒錢誘人撿” 陈一舟:“中央一套”是個什麼“套”? 陈一舟:恋足俱乐部,炒做病态欲望的“病态经济” 陈一舟:一只宠物狗的“临终遗言”(图) 陈一舟“”花木兰“咋成了”朱木兰“? 陈一舟:读“色情小说”,治“不孕不育”? 陈一舟:“强闯人大抓人”折射“警权沦为公权附庸” 陈一舟:“禁播”总在“忽悠”后? 陈一舟:誰來替夏衍寫一篇“包身工续” 陈一舟:“喷泉里洗澡”与“脱衣服讨薪” 陈一舟:沒有功利的大學,哪來功利的教授? 陈一舟:“店慶讓‘鬼子’捧場”是雙重反倫理 陈一舟:公務員招考應引入“迴圈經濟理念” 陈一舟:陈景润和徐本禹算不算“高素质人才”? 陈一舟:公共演習能否不再搞“資訊封鎖”? 舒圣祥、陈一舟:大可质问的“钟南山被抢为何破案神速”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