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平:异化了的上访制度
(博讯2006年3月16日)
作者: 李季平 | 2006年03月16日11时29分 |
(博讯 boxun.com)
【内容提要】我国的上访问题一直是各级领导比较重视的问题。但是,这一情况虽然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可结果仍然不太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信访问题长期困扰我们的社会生活?本文原载(中国农村研究网)2004年12月24日
前几天在河北某县采访,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县城大街的繁华地带,在农村公路的两旁,在村庄的农家墙壁上,到处是白底红字新刷写的关于上访内容的标语,显得格外醒目。标语的内容大多是:“坚决打击违法上访”,“越级上访就是犯罪”,“集体上访、四人以下”,“聚众闹事、法律不容”等。虽然在其他地区也见到过类似的标语,但在一个县和村如此集中的宣传还不多见。陪同我采访的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这是上级的要求,各村都要集中宣传一下”;县委办公室的同志说的更具体:“每个村这样的标语最少要刷写5条”。
利用标语形式,宣传上访政策本无过错,但我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条条标语都指向群众?标语的内容能经得起推敲吗?再细想下去,我就发现,类似这样上访内容的标语,是从村、县到市、省城呈递减的方式,越是基层,这类标语越多,越到城市越少;而到了省城几乎就见不到类似的标语。这就明示了基层政府对待群众上访的心态。
人数限制,挡不住集体上访
“国务院信访条例”规定,集体上访需派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不少省级的“信访条例”也规定,集体上访的代表不得超过4人。对于上级的这些规定,上访者并非不知道,但他们的切身体会是:因为凡是出现集体上访的事件,都是涉及到千家 万户的利益,如征地、拆迁、企业转制等。不少实例说明,多数是在基层政府失信或违法的情况下,才迫使群众走向集体上访的。对于涉及到几百几千或更多人的利益的事情,派4—5人的代表去上访,一是代表面太小,有时一、二百人甚至更多才平均一个,人们的心理上难以接受;二是接访部门引不起重视,所以几百人参加的集体上访还不断出现。今年7月底8月初,宁夏自治区银川市发生的“几千名出租车司机集体上访”的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开始司机们也是派出代表,但政府部门对于自己的失信行为不予纠正,对于代表的意见不予采纳,最终酿成了大规模的集体上访,并在全国造成较大影响。
对于集体上访频频发生的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8月4日在贵州召开的信访工作会议上指出,“多数源于基层政府工作失误”。我们认为,他们分析是有道理的。
越级上访,无奈的选择
上访人员在谈到越级上访时,不少人都认为是无奈的选择。因为越级上访不光花钱多,还要随时受到监视、传唤、遣返等人身自由的限制。造成越级上访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上级本身就是“被告”,比如目前各地因征地补偿引起的越级上访,就是明显的例证。按照程序,村民被占了地,到县一级上访就应当能解决问题,而现实情况是:县级政府往往是违法占地的“当事人”,群众到县信访部门要求“县级政府”纠正违法实事,能做得到吗?于是,他们大都选择到市、省或国家有关部门上访。二是层层转办,转而不办。越级上访者的目的是让反映的问题能引起上级的重视,尽快解决。而他们得到的结果总是一级一级层层转办,最后,几个月下去,不少信访案件转来转去又回到原点。这样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上访群众重复上访,或是采取极端措施,致使恶性案件不断发生,影响社会稳定。
一些上访群众的代表曾对我说:为什么我们有理,上级对我们不重视;而明明是政府违法,决策者却长期受不到处理,错误的做法得不到纠正?
对于上访者的疑惑和遭遇,我们只能同情。因为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政府违法在某些上级看来是正常的,有的还被认为有开拓精神。而群众在政府面前,即使再有理,也总是显的软弱和渺小。
一票否决,凸现负面影响
现在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减少上访、尤其是越级、进京上访的发生,对班子的考核指标,将群众上访列为重要内容,如发生越级、进京上访,影响较大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使其他工作做的再好,只要信访工作不达标,就不能参加评优。
“一票否决”的本意在于促使主要领导重视信访工作,将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而有些地方把此项工作简单化,以“堵”为主,如有的乡镇为防止群众上访,只要一经发现,不是首先着手解决问题,而是让公安、派出所以“聚众滋事”“妨碍公务”“扰乱公共秩序”等“罪名”先抓起来。这种做法在基层非常普遍。这样一来,有的上访者被暂时“压”下去了,有的则激化了矛盾,使上访群众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引起更大规模的重复访、越级访。2003年7月,河北省沧县纸房头村村民王清杰,因占地赔偿问题,多次上访,当地政府为了缩小影响,震慑其他打算上访的人,不但对他家的果园用机械强行推地,刨树,而且还把他及亲属共3人五花大绑在汽车上,在沧州市、沧县主要街道游街示众。令人惊讶的是,对政府这样明显的违法行为,当地电视台还以“法制宣传”为由,在全县播放。今年8月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对此事曝光后,王清杰的不幸遭遇,才引起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更有一些县、乡政府的有关部门,为了控制群众上访,在重点村的村口、车站,设岗盘查,像对待“特务”一样对待上访者,使他们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精神受到伤害。
奖励制度,几乎没有落实
《国务院信访工作条例》第38条规定:信访人对违法行为的检举、揭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有贡献的,由有关行政机构或者单位给予奖励。从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几乎没有得到落实。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基层单位的侵害公公、集体利益的行为和个人,因上访者的举报而暴露,有的引不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有的虽然在当时将违法犯罪者予以处理,但风头一过,上访者总会因种种“合法”的“理由”遭到打击报复。普通的事情是这样,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事情,也没有理想的结果。河北省建委干部郭光允十年上访举报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的违法、违纪行为,结果是,程维高倒了;郭光允别说按国家规定获得奖励,连上访期间受到影响的工资、职称等问题也迟迟没有解决。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河北省信访条例”第39条第3款是这样规定的:“揭发、检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查证属实的,有国家机关、单位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在这一点上,我认为那些依法的、顽强的、主张正义的上访者,用自己的钱,节衣缩食、露宿街头、甚至受牢狱之苦,去举报贪赃枉法者的行为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应当之无愧的受到国家的奖励。
异化了的上访制度说明:该制度到了去认真研究如何改进的时候了。
【本文网址】http://column.bokee.com/128303.html
(博讯记者:蔡楚)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牟传珩:上访遭殴打,入狱被割舌 上访浪潮与中国政治危机/任不寐 “上访”改革三绝招/芝麻糊(图) 上访之路——公正太遥远/姚笠 赵达功:等到人们不上访了,革命就分娩了 VOA听众谈中国的上访问题 马亚莲:对公然截殴上访人的质疑 上访的三个怪圈的背后/陈林 上访人被迫与狼共舞/万生 陈永苗:并非天方夜谭——到银河系上访去 并非天方夜谭——到银河系上访去 四川杨泽香计生致瘫 上访16年受尽迫害 孙文广:从上访到请愿、示威 告上访公民书/老上访:一丹 上访的悲哀 孙不二:今天我去了上访村,我流泪了 《中国上访村》序/胡平 羽林翼:浅谈中共统治下的上访状况 孙文广:阻截上访是违法行为 1万5千警察严阵以待 北京抓捕多名上访者 上访者拦截两会代表转达诉求被警方带走 两会前夕北京四处搜查抓捕上访人员(图) 北京警察遣返外地进京上访者 湖北民办教师节后多次上访请愿 广西农民上访伸冤,一百多人被拘捕(图) 重大上访案件 要公开听证 离任法官名单 将定期公布 北京上访人质疑“和谐社会”理念 (一)(图) 人权组织:上海拆迁上访人士三送精神院(图) 上海“两会”期间 大量上访人士被抓 陕西华阴市40多名上访农民被捕(图) 高智晟:上访者的维权价值在便衣的重重包围下升华 上海上访人员北京被抓遭毒打 任不寐:上访浪潮与中国政治危机 上海在京上访者被强行押回 北京警察殴打上海上访者并强行遣返 毛泽东诞辰日期间进京上访者被抓(图) 民办教师多年上访无结果 湖北随州政府门前再次集会请愿/刘飞跃 北京通州涉黑副镇长调查:唆使手下殴打上访者 北京东庄上访村暗访纪实(图) 两位为冤屈上访的老人/邓永亮 一位六十多岁老太太十年上访之路 无锡市西园弄村上访村民代表紧急呼救 政文:重温毛泽东论“拆迁、人民上访与国家政治民主 ” 廖亦武:寻访北京上访村 抓捕上访者的陷阱:中国信访制度 民众上访遭堵截,百姓冤屈何处伸? 黑心党官堵截上访 又见中国一大特色 官员单方面撕毁合同被夺走全部财产 六年上访陷囹圄(图) 工讯:吉林省松原市石油工人上访100天的调查报告(5~6) 村支书一人占有两千亩土地:上级不管,上访被抓 上访二十年,八旬老妪泪涟涟厖 抚顺一下岗职工进京上访归来暴死当地派出所 公安拘殴上访妇女致其心脏病突发 沪40余动迁户京城上访 部分与周案有关 /香港商报 在没有泪的世界里──在京上访农民调查报告 女教师上访被关精神病院四年多 "越级上访就是违法" - 比法盲更恐怖的是什么? 为克扣工资四处上访 湖北一刚直教师被打死 上访等同扰乱社会秩序?铁路职工铁道部上访遭刑拘 中国青年报:强迫人们写“保证书”不进京上访属违宪 墙上赫然写着一条标语:“严厉打击越级上访!” 山西割舌案虐待上访者凶手是谁? 民警履行职责惨遭毒打,含冤上访以七年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