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争论再起波澜吴敬琏抨击保守人士否定改革方向
(博讯2006年2月14日)
作者于泽远
中国有关改革成败的争论再起波澜。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最近公开抨击一些传统体制的维护者利用大众对现状的不满情绪否定改革方向,企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 (博讯 boxun.com)
吴敬琏在上周末举行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批评“一些传统社会主义体制的‘老禁卫军’,利用大众对我国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和学界人士对改革和发展中一些问题的正当质疑,重新提出十几年前已经提出过的‘取消计划经济,实行市场化’就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命题。”
吴敬琏反驳保守人士指责中国过去20多年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义主流经济学”主导的,执行的是一条“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改革路线”。他说,“这些人正力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
共青团中央下属的《中国青年报》昨天也发表评论文章,指出由于政治改革与经济“不配套”,中国的改革再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是进是退令舆论忧思,“退,决无出路且是死路;进,疑惑重重而缺乏阶段性有效抓手。”
针对近来中国舆论有关改革方向的争论,这篇署名“鲁宁”的文章力挺“皇甫平”不久前有关改革不能动摇的呼吁。文章警告说,目前“真正值得忧心的是,改革可能继续迟滞和拖延。因此,继续营造深化改革的舆论就显得极为必要”。
文章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决定所有改革成败”。过去20年由于中国一再错失为改革提供配套的时机,使得“启动配套的难度越大,越复杂,而留给中国‘从容配套’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文章指出,无论是破解改革中新出现的矛盾,还是化解“历史的积累”,都只能靠进一步改革。“也就是说,只有深化改革,才能对改革纠偏,才能校正改革中出现的‘伪市场化’倾向。”
针对近两年出现的把中国国有资产改革、医疗改革、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改革本身的言论,文章指出,“某些人利用群众的不满,借机对整个改革发难。而且,这种企图全盘否定改革的思潮还挟持着一股股跟着起哄的舆论。”
“迄今为止所有具体改革所造成的对民众利益、尤其是社会中下层民众利益的‘阶段性’伤害,决非改革本身有错,而是不到位的改革所致。”
吴敬琏在分析目前的“反思改革”热潮时指出,20多年的经济改革虽然使中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但由于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行政腐败扩散等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强烈不满,而学界人士对这些消极现象产生的原因也作出很不相同的解读。
有关学者对本报说,中国“反思改革”的热潮其实是2004年国企改革争论、2005年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争论的继续,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和政治保守人士借机把争论引向对改革本身的质疑,并试图影响中共高层对改革方向的判断,引起支持改革人士的广泛忧虑。
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认为,这次对改革的反思和争论,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单纯强调深化改革,不仅可能动摇共识,而且会导致改革的推动者所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如果向后倒退,退向旧体制,更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一场灾难。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罗善蒙:吴敬琏的自豪却是国家和人民的灾难 吴敬琏一伙是学术骗子兼知识无赖/黎阳 “精英”“主流”变“下流”——评吴敬琏的狡赖/黎阳 吴敬琏无颜对顾准/老戚 侯若石教授点名批评吴敬琏、厉以宁和张维迎 吴敬琏:应向职工划转国有资产以缩小贫富差距 吴敬琏:中国改革将陷入权贵资本主义泥坑 吴敬琏: 警惕中国"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吴敬琏提“资产价格泡沫”警语 房地产泡沫化 吴敬琏认为应警惕 吴敬琏:关于中国改革前途的对话 吴敬琏与蒋彦永的对话节录 在中共中央修宪小组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吴敬琏(图) 吴敬琏坦言中国改革四大缺陷 吴敬琏坦言中国改革四大缺陷 呼吁认真反思过去 吴敬琏:中国股市应当关闭 吴敬琏: 2000年已放弃中国股票研究 吴敬琏:发生金融危机不是幻象 而是现实危险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