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评论
] 页面有问题?请点击打印板-》
打印版
[
推荐此文给朋友
]
[
博讯主页
]->[
大众观点
]
浦志强:高层对赵紫阳评论未达一致意见
请看博讯热点:
赵紫阳逝世
(博讯2005年1月17日)
(大纪元特约记者林佳报导)前中共总书记赵紫阳17日早晨在北京病逝。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网低调报导了此事。如何评价赵紫阳一生的功过是非,成了摆在中共领导人面前的一大难题。
(博讯 boxun.com)
中国北京的维权律师浦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从新华网低调的报导中可以看出中国高层对怎样评价他们的前总书记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是人已经走了,丧事总是要办,怎么个办法?什么规格?是不是国葬?这些事宜是考验胡温的开明程度。
谈到对赵紫阳的评价,浦志强说,从1978年邓小平时代开始,赵紫阳所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赵在政治开放,法制与民主建设方面的思路,显然比他同时代的领导人包括邓小平走得更远,认识得更加深刻。但是这些还远不能涵盖对赵的功过是非的评价。
赵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在开启中国走向政治公开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一扇门,他可能试图发挥象戈巴乔夫在前苏联的一种作用,他至少努力在做。作为总书记来讲,赵紫阳明显站在了体制内改革派的最高峰。
中国官方在评价赵紫阳功过的最大难题是不是赵在八九年六四运动中的作法?浦志强认为,这个问题分两个层次。表面的因素是,中国官方不能迥避对“六四”和赵紫阳在“六四”中的作为的评价;深层次的因素是,中共是否走一条政治开放的路,他们担心下一步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和怎么接受公众的选择,两个层次的问题中共官方都很难面对。
浦志强表示,对赵的逝世心里很难过。赵在对待六四的态度上表现了一种人性的光芒。他一直反对血腥镇压,为此他付出了晚年十五年的生活和自由。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
搜索功能
):
张伟国:中国开放改革的“精神领袖”——赵紫阳
2005/01/200501171628.shtml
许家屯对赵紫阳逝世悲痛万分
大起大落赵紫阳 一生功过还待後人评断
赵达功:沉痛哀悼赵紫阳逝世
林睦:中国的希望---写于赵紫阳弥留之际
(图)
新丝:谨防中共对赵紫阳下毒手
林保华:炒作赵紫阳死讯有何目的?
刘宾雁:赵紫阳给中共出难题
傅国涌:赵紫阳自述与胡耀邦的关系
援赵义工小组:胡锦涛,听不听由你!——呼吁释放赵紫阳签名者留言选编
郭罗基:论赵紫阳的意义
且慢走“赵紫阳的路”
赵紫阳一怒斩刁民
刘晓波:赵紫阳对胡耀邦的愧疚(下)
阮杰:我不签名除非赵紫阳······
刘晓波:赵紫阳对胡耀邦的愧疚(上)
高文谦:邓小平的政治局限,赵紫阳的改革悲剧
张伟国:赵紫阳的悲哀?抑或胡温的悲哀?
赵紫阳病逝 传领导人致意
大陆网民哀悼赵紫阳逝世 新浪BBS关闭
赵紫阳病逝 CNN被断讯15分钟
赵紫阳病故是否引爆社会矛盾值得关注
赵紫阳逝世北京料将高度戒备
赵紫阳病逝CNN在中国一度被断讯
蒋彦永关注赵紫阳消息
赵紫阳病逝 台湾:密切关注中国情势
赵紫阳辞世 王丹、吾尔开希同表哀悼
(图)
徐水良《网路文摘》社论:沉痛悼念赵紫阳先生
《赵紫阳与中国改革》编委会:痛悼紫阳,呼唤良心
赵紫阳老部下非常怀念他
赵紫阳生平图片 最后讲话催人泪下
(图)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图辑
(图)
BBC对赵紫阳逝世的报道
(图)
新华社对赵紫阳逝世做了简短报道
中共前总书记赵紫阳逝世
赵紫阳生死和海内外媒体之言
前人大委员长万里谈赵紫阳
给中共16大全体代表的一封公开信:呼吁恢复前总书记赵紫阳同志的人身自由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联系我们
All rights reserved
博讯是畅所欲言的场所、所有文章均不一定代表博讯立场
声明:博讯由编辑、义务留学生、学者维护,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另外,欢迎其他媒体 转载博讯文章,为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以及所承担风险,尊重博讯广大义务人士的奉献,请转载时注明来源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