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一直吹捧「中国式数学课」 原来无助改善学生成绩
(博讯北京时间2019年2月11日 转载)
报告指英国引入中国式数学课,未能改善学生成绩
英国早年积极引入「中国模式」去加强学生基础教育,包括2014年送教师赴华学习中国式数学课的技巧,希望改善学生成绩。不过教育部最新的报告显示,使用这种方法对学生的表现没有任何影响。
有见2012年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PISA)中,上海中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能力均是世界第一,促成英国向上海「取经」,包括花费7,400万镑(约7.5亿港元)推出教师交流计划,送英国教师到中国交流,学习中国式传授数学知识技巧,又引入中国教师到英国授课。
有关计划自2014年推出后,有超过100间中小学参加。时任教育大臣高文浩(Michael Gove)曾称英国需要向成功的亚洲国家学习,并「改革」教授数学的方法,现任财政部首席秘书卓慧思(Liz Truss)当年也曾到上海视察教学过程,表示中国孩子的能力抛离英国学生「多条街」。
上海学校传授数学知识的方法是「掌握学习法」(Mastery Learning),并非按学生能力分组,而是慢慢教导,直至所有学生成功掌握有关概念为止。有关教学法也即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当前的学习目标,才开始传授下一个目标,不用在课程后期回头再教较浅易的数学概念。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未能明白内容,教师即日会提供额外支援,确保他们能跟上同学的进度。
多年过去,根据教育部一份报告显示,送教师到中国交流及学习所谓的「中国式数学课」,无助改善学生成绩。研究比较有参加及没有参加计划的学校学生测验成绩,发现未能证明使用中国教学法会改善学生的数学表现。
有人批评政府的教育政策很「幼稚」,认为没有单一种教学方法可改善成绩。英国数学协会的埃利科克(Mike Ellicock)说:「『掌握学习法』有很多优秀的地方。不过,期望单一教学方法能有助改善学生成绩是很天真的,孩子只花不到四分之一时间在学校,家庭环境及文化氛围都极为重要。」不过英国学校事务大臣吉布(Nick Gibb)持相反看法,形容交流计划有「正面的影响」,但没有详细说明。
英国《泰晤士报》
(博讯 boxun.com) 3611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