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外媒评中国政府与汶川地震5周年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5月15日 综合报道)
英媒:[中共党中央在512汶川地震5周年纪念日低调][奥巴马在卡特琳娜飓风5周年纪念日高调]日媒:[政府失信 居民拒绝入新居]
透视中国:当大国面对灾难 来源:BBC中文网 
汶川大地震造成近七万人遇难,近两万人下落不明
汶川地震五周年之际,包括BBC在内的不少国际媒体以及中国国内媒体的记者前往灾区,关注五年来灾区重建和遗留问题。 在中国媒体重点突出灾区重建成就的同时,海外媒体大多关注地震时众多校舍倒塌,痛失孩子五年后的父母。 英国《每日电讯报》的记者在北川注意到遇难学童身份的缺失,有1300名学生遇难的北川中学旧址处甚至没有介绍这个学校的标志。这篇发在汶川地震五周年纪念日的报道标题是:地震中遇难学童的遭遇被掩饰。 纪念日,四川省委书记和省长率众在震中映秀镇举行了纪念活动,中国官方媒体刊登了官员们在纪念活动上集体默哀的照片。四川省委发文:历经磨难的四川人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顶梁柱。四川在五年间两次抗御巨灾,“党中央带领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大国 可是创造了众多奇迹的党中央却选择在地震纪念日“低调”,让人联想起另一个“党中央”也是在灾难纪念日的“高调”。 2010年8月,奥巴马这位美国民主党的总统前往新奥尔良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卡特琳娜飓风五周年纪念活动。飓风发生在上一届共和党总统布什政府任内,奥巴马走访灾区尽管面临墨西哥湾漏油事故的困扰,却没有历史包袱。 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引述奥巴马在纪念活动上的讲话:卡特琳娜飓风留下的不应该是置之不理,而是迅速行动;不应该是漠不关心,而是感同身受;不应该是抛弃不管,而是整个社会精诚合作共对难关。  奥巴马在卡特琳娜飓风五周年纪念日鼓励灾民向前看 奥巴马擅长的排比句无疑取得了很好的公关宣传效果。 英国《卫报》在新奥尔良的记者报道奥巴马此行时,介绍了美国联邦政府五年来对灾区投入的重建资金是1400多亿美元,主要用于学校、桥梁和其他基础设备。 中国官方新华社当时也图文并茂做了报道:飓风2005年8月登陆路易斯安那州,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美共有超过1800人在飓风及飓风导致的洪水中丧生。飓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据估计超过800亿美元。 而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 在如此巨大的灾难五周年之际,虽然中国已经和地震发生时不是一届政府,但曾经创造了“奇迹”并仍在继续创造“奇迹”的党中央仍是同一个,也许正因如此,中国未能在这样一个纪念日以一个大国的姿态抓住世界的眼球。
低调高调 5月12日恰好是中国的母亲节,与美国的母亲节是同一天。但在这个与汶川地震纪念日重合的母亲节,中国官方媒体似乎更有了赞美父母官的底气和借口,不乏让民众把“感恩”之情从自己母亲扩大到祖国母亲乃至党和政府的呼声。 中国官媒对汶川灾后重建的歌颂与宣传,虽成就了自家的热闹,却并没有达到国际公关效果。海外更关注的仍旧是汶川地震遗留至今的校舍质量、孤儿、救援善款挪用等等“负面消息”。 在世界这个舞台上,做了大国就不可能低调。出席灾难纪念活动,一国领导人只不过做了本该做的事,但其一言一行本身就已经是国家最好的宣传。 中国尽管努力争夺世界话语权,在本次汶川五周年纪念活动中再次表现平平。原本以为西方领导人在类似场合那种充满着詹姆斯钦定本《圣经》味道的演讲不过是公关公司和政府笔杆子们的杰作,现在想来,即便煽情,也还是需要些底气,至少需要些党中央一直都在宣讲的“人文关怀”精神。
汶川地震5周年 成果与不足 来源:朝日新闻 
从地震中损毁的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心城区搬迁至山脚下的新城。在山东省援助下建成人口5万规模的城镇。(摄于5月10北川) 5月12日,造成约8万7千人的死亡和失踪的汶川大地震五周年纪念的钟声响起。2008年地震发生后,由财政状况宽裕的省、直辖市“对口援助”,让他们争先恐后帮助灾区复兴重建的作法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片面追求速度,弊端也逐渐显现。记者来到了四川灾区。
安县百姓感谢辽宁人民 崭新的6车道大马路横穿过广袤的农田,一路平川,绵延26公里。沿路民房外墙上高挂的大横幅写着“辽宁大爱 永世长存”。这就是“辽宁路”,一项辽宁省(4400万人口)援建绵阳市安县(43万人口)的基础工程,落成于2009年。 2008年汶川地震10天后,中国政府就提出“对口援助”政策,要求以沿海地区为主的20个省、直辖市对灾区各市、县分工负责,“一对一”对口援建。 由于援助方的业绩同时关系到相关省、市高层领导的政绩,各方就工程建设的质量及速度竞相攀比。中国地方政府拥有强大的财政基础,可以说这种对口支援的方法只有中国才能实现吧。 辽宁省把安县作为本省的“第45个市(县)”,制定了至上而下的灾区重建计划,总共投入资金约40亿元。新建了10万户民居,以及一批学校、医院和福利设施。整个援建工程历时3年,此后,辽宁省继续保持与安县间的交流活动。 安县境内新建的学校每年都会迎来校舍建筑师的回访,接受例行的建筑安全检查。失去亲人的200名老人入住的当地社会福利中心,也会收到辽宁省送来的衣服被褥等物。 这家社会福利中心的日常运营除了县里每年拨付的50万元,余下的依靠捐款等自筹。随着周边近年热起来的“灾后重建观光游”,福利中心正在计划腾出空闲的床铺提供住宿服务。中心主任郑荣表示,“从重建到最初的运营,辽宁省都出了大力。我们想今后不依赖援助,自力更生”。
政府失信 居民拒绝入新居 安县北面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教师李玲(43岁)正在观景台上双手合十,焚香祭奠。她的父母、儿子都在地震中不幸丧生。从这个观景台上可以俯视已成为“地震遗址”的老县城。 受惠于山东省的灾后援建,北川县城已被整体搬迁至距此处20公里的山脚下。李玲也和身为医生的丈夫一起搬去了新县城,现在,他们和地震后出生的儿子(3岁)一同生活。 整个地震灾区,3年内共新建设220万户居民住房,修复民房437万户。同时,重建约4000所学校及约3000家医疗设施。四川省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2万3850亿元,是地震发生当年(2008年)的近两倍。然而,住房得到重建并不意味着亲人可以生活在一起,在当地找不到工作而被迫外出打工的人也不在少数。 重建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无视灾民意见的情况。四川省什邡市,去年年底刚完工的重建住宅小区,60幢四层的楼房连成一片,但小区内却空无一人。原来,附近化工厂的烟囱不分昼夜地喷出烟雾,众多居民以此为由拒绝入住。 承担该小区建设的北京市,是当地的对口援助市。当初北京市在制定建设规划时,曾经向居民们承诺要搬迁化工厂。但是,在北京市援建任务完成后,什邡市当地政府认为“烟尘排放低于环境标准”,因此没有兑现工厂搬迁的承诺。由于入住时间迟迟未决,居民们至今仍分散居住在市内各处临时板房内。居民们怨声载道,话语中透露出对政府的不信任。 当地市政府的负责人对此事含糊地表示,“负责整个重建计划设计的是北京市,我们只不过是在他们下面做事儿的”。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震源深度19公里。此次地震产生的破坏力被认为是阪神大地震的30倍。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死亡、失踪人数达8万7千人。500万人因此无家可归。
[博讯综合报道] (Modified on 2013/5/15)
(博讯 boxun.com) 822310224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