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福:公款消费没了,刀鱼也便宜了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4月15日 转载)
来源:明报
春天是刀鱼上市的季节,这是上海人钟爱的美食之一。不过从笔者记事起,吃刀鱼的经历少之又少,即使记得吃过,也不记得是什么味道,颇有些猪八戒啃人参果的感觉。原因只有一个:刀鱼太贵了,饕餮是不可能的,只能在所谓的「刀鱼馄饨」中觅到鱼肉,解解心里的馋罢了。
刀鱼产量减却大降价
去年是刀鱼产量大年,但价格却继续走高,最贵时每500克大约人民币5000至6000元。今年是小年,理论上价格会更上层楼,不料想却意外下跌。本地媒体早前报道称,虽然品质最好的「长江刀鱼」还未上市,但品质略逊的「崇明刀鱼」每500克售价已降至500到700元;「海刀」每500克售价也从去年同期的1500元,降到大约250至300元。水产市场商户普遍预计,长江刀鱼上市后,价格会较去年更明显地下降。
经济学基础原理告诉我们,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决定的,而需求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有效需求。刀鱼案例中,今年供给虽下降,但价格不升反跌,说明需求明显削弱,尤其是有效需求的大幅萎缩,才是造成刀鱼身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节俭风吹灭涨价神话
经过大家的分析,这真是要感谢习主席,因为他上台后劲吹「节俭风」、打击「三公消费」。这项政策曾经逼得证券研究员们到处打听军队、政府消费高档酒所佔比例,逼得茅台、五粮液只会涨价不会降价的神话破灭,如今又逼得水产商们打消靠刀鱼大赚一票的念头。
与此同时,上海民众也知道了,原来刀鱼贵,不仅仅因为产量少,更因为公款在消费,是官员以及为了孝敬官员的人体现自己的价值,才把刀鱼的价钱推高至令人胆寒。
除此之外,物价持续增长的背后大约也能看到「公款消费」这只黑手。不要狡辩说CPI的篮子里主要是猪肉,不是刀鱼肉,因为公款消费的实质是在默许奢侈,随意消费纳税人的钱,推高商品价格,让纳税人无力消费。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4119203100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