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货币化时代到来 2亿国人告别钱包?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6日 转载)
来源:21世纪网
【核心提示:当一部分中国人还在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付账的时候,另一部分中国人则在手机上掀开了移动货币化时代。数千亿元移动支付市场给资本带来想象空间。】
在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向外界表示,移动支付标准现在认同中国银联主推的13.56MHz标准,并很可能于今年年底正式发布之后,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简洁地表示:移动货币化时代已经来到。
有一天,当你路过一家商场门口时,手机突然响了,有短信来——去年这时,你在商场给太太买过生日礼物,今年日子又近了,要不要再次光临?
短信还说:根据你日常购物喜好,我们帮你挑了备选礼物,可以进来看看。更有吸引力的是,如果你在20分钟内进入购买,会给一个很大的折扣。
虽然此时你没带钱包,但这不重要,你只要“刷手机”即可买单。
随着技术发展,肯定会有一天,手机不但会知道“你是谁”,还会知道“你在什么地方”,同时在你有意向购买货品的时候,帮你付费买单。
就是在这个交错的时代,当一部分中国人还在学习如何使用电脑付账的时候,另一部分中国人则在手机上掀开了移动货币化时代。
数千亿元移动支付市场给资本带来想象空间。银行、银联、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全面挺进移动支付。
银行:一次不能错过的登陆
在这之前,资金转移都是在银行之间发生,但目前已经有197家非金融机构获得支付许可证,其中有32家拿到了移动支付牌照,因此未来移动支付的参与者主要是商业银行和这32家拿到移动支付牌照的机构。
移动支付有两种方式:手机远程支付和手机近场支付。“远程支付可以在网上购物,交话费,转账、结账,理财等;而近场支付可在商场、超市购物,刷公交卡,加油等。”艾瑞咨询分析师王维东告诉21世纪网。
传统银行如果不改变模式,就是21世纪一群要灭绝的恐龙。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熊焰在其微博中做如是表述。
千亿市场规模成兵家必争之地。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2011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达4.3亿户,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7亿户;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突破2000亿元。在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年轻一代消费方式变革的带动下,未来几年移动支付产业必将呈现井喷的发展态势。
“移动支付收益比传统互联网支付收益要高2-3倍。”王维东表示。
不少银行在争抢近场支付的份额、走向时代变化的更前端。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率先推出明确的移动支付产品,其他银行也已经或正在布阵移动支付。
“这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消灭信用卡’。”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认为。
率先发力的是商业网点相对偏少的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依靠物理网点它们很难与工农中建等大行竞争,而率先布局移动支付,则可以为它们抢占先机。
事实表明,大小银行将借移动支付之名重新划分客户江山。
市民去超市或商场消费,既不需要带零钱,也不用带银行卡,只要掏出手机在POS机前面一晃,即可实现快捷、轻松支付。
但前提是拥有一张相关银行的银行卡。以招商银行“手机钱包”为例,在已开通移动支付相关业务的银行网站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招商银行手机钱包是将招商银行TOUCH卡(大吉卡、电子现金卡)内置到手机上,就可以在境内商户中具有银联标识的POS机上进行消费。用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业务诸如自助充值和缴费、投资国债、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等时也需要拥有招商银行的银行卡。
这对银行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改变目前市场格局划分的机会。
不过,短期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不大。王维东告诉21世纪网,毕竟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基于存贷款利差收益而不是支付,所以移动支付对目前银行的市场排名改变不大。
银行收复支付失地不是主要诉求,更大的目的也许在于构建自己的网络商业信用体系,并以此对接传统金融服务,形成竞争优势。“大家都非常看好移动支付的前景。”
王维东认为,从前些年的只闻其声到如今多家银行纷纷投入真金白银,移动支付市场是银行的“必争之地”,但不是重金之地。
第三方支付助阵2亿人告别钱包
银行被认为是移动支付战场的主角,随着银行移动支付产品的增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正加紧排兵布阵。
10月18日,第三方支付“一哥”支付宝,发布了其移动支付产品“超级支付”刷卡器。
阿里巴巴集团公众与客户沟通部王子凌告诉21世纪网,就支付宝目前的状况来看,手机支付与PC支付的比例为1:9,预计到2015年手机支付与PC支付的比例将达5:5。“支付宝已经推出条码收银、条码支付、摇摇支付和二维码扫描支付‘悦享拍’等产品,未来将会有更多移动支付产品产生。”
而杭州市民最近正在讨论的是“支付宝付打车费你想不想试试”。第三方支付企业正力争打造一个“方便无处不在”的消费环境。
快钱公司CEO关国光在媒体上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依然处于行业的爆发期。现阶段,支付公司普遍采取比较保守的策略。移动支付行业得到规范之后,第三方支付企业创新速度肯定会有所加快。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都是移动支付的受益者,他们之间目前合作大于竞争”。王维东解释说,第三方支付的存在是建立在与银行合作的基础之上的,第三方支付每产生一笔交易,都会有一定比例的收益回到银行,也就是说,“第三方支付在为自己挣钱的同时也在为银行挣钱。”
王维东说,移动支付复杂,产业链长,任何某一个行业的参与者想单打独斗或大包大揽来完成移动支付都是不现实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到1.9亿。而艾瑞咨询认为,2012年移动支付将带来巨大的用户增量。
“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正在合力加速使这些人告别钱包。”业内人士认为,在移动货币时代,2亿多中国人正在迎接“钱包再见”的生活。
HOLD住数字货币能否HOLD“钱包”安全?
如果2亿人与钱包说再见,“把钱包放到手机里”,目前让人担心的是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招商银行“手机钱包”的网站上有一则温馨提示如下:请妥善保管具有招商银行手机钱包功能的手机。招行手机钱包中TOUCH卡账户资金视同现金,手机一旦丢失,手机钱包中的TOUCH卡不能挂失,TOUCH卡中的资金即视同现金丢失。
也就是说,在消费阶段,移动支付够IN,但是后期保障服务,与人们的期待还有距离。
易观国际发布的《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安全问题仍然是用户不使用网络支付的主要原因,占用户的比例高达54%。用户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由于木马、钓鱼网站和账户、密码被盗的原因带来资金损失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和33.9%,成为网民的头号大敌。而在移动支付领域,这一问题也同样凸显。
告别钱包的人们还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移动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缺失,处在国家金融政策监管的灰色地带,未来如何使用户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将成为一个挑战。
2亿国人告别钱包,做到“叫做又叫好”,才能真正HOLD住中国移动货币化时代的到来。
(博讯 boxun.com) 619201140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