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要坚持ZY表达的权利(注:自由已成敏感词) 请看博讯热点:打压媒体和记者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2月12日 转载)
来源:参与 作者:沧海

长平
(参与2011年2月11日讯)沧海报道:今天晚上,资深媒体工作者、评论家长平在网上就新闻自由这一主题与热心人士作了深入交流。
《参与》记者问长平,“中国有句老话叫‘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什么当局一直致力于‘堵’,而不是‘疏’?”长平答道:说到底关乎民主政体的问题,现行的专制政体是不可能对舆论进行疏导的,从八九民运到埃及政变,以及各类底层问题,当局一直采取“堵”的策略,对异端进行无情打压,在一定范围内确实起到了控制舆论的作用,但根本不能长久。
关于新闻自由或言论自由是不是政治体制改革要走的第一步的问题,长平表示他不确定是不是第一步,但可以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完成政治体制改革肯定要解除报禁,允许公众自由地讨论社会问题。接着,长平谈到时评怎样不流于空谈的问题。他认为现在时评产生了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有很多时评停留在正确的废话的层面上,往往是媚俗媚官的时评受到媒体的欢迎,这就要求时评作者能够坚持不陷入似是而非的评论套路,而且保持对底层民众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参与》记者请长平对网民和记者就如何争取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提供一些建议。长平说,这次“被辞退”让他首先感受到自己的言论权利受到侵害,有一种捍卫权利的冲动,在接受采访时他多次表示不会放弃。那么作为个体要坚持自由表达的权利,作为媒体有赋权的功能,应该在报道中传达权利意识,贯彻权利观念。
长平指出,靠媒体解决问题本身是畸形的,如今人咬狗都算不上新闻,人咬人才是新闻,这一特点使媒体容易忽略基本的公平正义,一味追求新鲜、离奇的题材,也迫使普通民众竞相表演行为艺术,以求得到关注,受到媒体关注的往往是当事人有意为之或不小心的结果,这是令人悲哀的事情。从另一方面说,普通民众可以采取针对不同媒体的策略,创造让媒体感兴趣的话题。
此外,长平认为当局最擅长的事情之一就是污名化,制造敌我意识,但国内媒体人还是突破了种种限制,比如和外国记者见面,接受外国媒体采访等,但还需要进一步打破当局制造的壁垒。同时,受打压的记者很需要各界支持,他希望由媒体人发起的“新五毛党”行动能够进行下去,不一定要捐款,更重要的是有力声援所有受打压的记者。
长平提到今天发现他的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一片空白,此前还能看到以前的内容。他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被辞退”事件前有很多出版社找他商谈出书的事情,他忙于写作无暇顾及,现在有意整理文集,却没有出版社联系他了,他表示并不是一定需要国内的出版社来做这件事,只是希望能够借此打通体制内外。
参与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www.canyu.org)
(博讯 boxun.com)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