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政改”之症结 请看博讯热点:政治体制改革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2月02日 来稿)
作者:甘 泉
最近网上传出一个名为“中南海来信”的邮件,谈了“政改”的一系列重大“难点”,意思是:他们并非不想“政改”,而是难点太多、难度太大。 (博讯 boxun.com)
以愚之见,这个邮件不论是真是假,倒是比较贴切地流露出现实当权者中相当大一部分人的心迹——为什么说自己并非不想“政改”?由于贪腐之风愈演愈烈、两极分化骇人听闻、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群体事件越来越大型而频繁,因而不“政改”就难以维持了;为什么强调难点太多、难度太大?一则表明他们确实顾虑重重,二则表示“非不愿也,乃不能也”,以求得到局外人的同情。
信里讲的,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根本问题在于“立足点”——不是民众的利益至上,也不是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上,而是他们那一小撮特权利益集团的利益至上。就是说,一切要以维护他们的现实利益和保障他们的未来利益为准。“政改”之难,说来说去,不是因为会影响他们的现实利益,就是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利益。可见,只要“立足点”不转向民众和国家,中国大陆的“政改”就没有希望,即使搞一搞,也不会有多少积极意义。
其实,如果真心要搞“政改”,并非难事,因为根本不必一下子全盘实施宪政,完全可以逐步推行,哪怕三五年走一小步也可以嘛!例如,作为“政改”的起点,在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罢工等诸项公民权利之中任随兑现一项,总是可以的吧?
然而他们清楚地意识到,只要走出这么一小步,整个特权利益集团也就踏上了不归路!因为,无论哪一项公民权利得以兑现,都必然会导致专制统治的瓦解,从而要了他们的老命。
所以,中共绝不可能实施实质性的“政改”,一步都不能迈出,只会尽一切可能来“维稳”。尽管“维稳”的成本越来越高,反正费用来自民脂民膏,无需他们花钱,再多也在所不惜。只要维了“稳”,他们就能照旧花天酒地、纸醉金迷,何乐不为?至于最终的结局,那就不管了,也管不了了,拖一天算一天吧。
倘若有谁将“立足点”转到民众和国家方面来,“政改”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这样的个人,或许会有,但作为整个特权利益集团,则绝无可能。因此,即使出现这样的个人,也无力抗衡整个特权利益集团。
这就是中国大陆“政改”症结之所在!
(2011年1月27日 于北京)
(博讯记者:蔡楚)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太子党为保江山不变色 促直选政改 胡锦涛暗否温家宝“政改论” 洪深:喉舌以“突尼斯变天”逼宫中南海真正政改 《南方人物周刊》访戈尔巴乔夫,借苏联解体促中共政改(图) 中南海「政改」泡沫破滅──「胡温新政」概念股無人再炒/牟傳珩 茅于轼 盛洪 高放:社会经济问题只能靠政改解决 王军涛:中国政改动力主要在民间 政改有没有成效到底谁说了算 政改受挫? 温家宝造访澳门首提退休惹猜疑 2010:舆论被政改,中共被绑架/柳嘉兴 判赵连海因愤怒:政协委员香港登整版广告 怒吼谁不政改谁下台 法广:巴黎华人张说访谈 中共不可能政改(图) 中国政改为什么不给力 温家宝谈政改揭开新一轮路线斗争序幕 《求是》反对新闻自由 政改更加不乐观 驻瑞典哥德堡前总领事高锋:政改必须动员广大农民工参加 洪深:凤凰台以“宫务员”讽人民日报假政改社论 中南海来信:欠债太多,积重难返,政改难!/斯伟江 胡锦涛的包容性与温家宝的政改/李平 梁国雄政改公听会上公然侮辱市民谩骂同僚 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不再是硬道理,政改才是硬道理/冯梦云 中国政改的希望越来越渺茫/李怡 政改是欺骗忽悠世人的烟幕弹/杨建安 内情诡秘:反“政改”声浪为何嘎然而止?/ 牟传珩 田奇庄:就政改四个重大问题与郑青原商榷 谁策划了拒绝政改“宣言书”?——党喉舌蓄意反击温家宝/ 牟传珩 期待政改“华丽转身”,却闪了谁的腰/赵进斌 习近平会推动政改吗?/张华 车宏年:诺奖与政改 全会结束,泛谈民生,未应政改/郑荣昌 抓住政改的战略机遇期/林庚申 胡舒立:抓住政改的战略机遇期 拖延政改,用民生代替民主是在酿造更大危机/吴祚来(图) 中国政改的核心是改革中国共产党/高洪明 对中国政改的微茫希望/李怡 国内网站透露不寻常的政改信息/郑存柱 中国政改,是时候了/冯广宁 迈向“二十一世纪民主”──试论中国政改优化创新超越之路/庞忠甲 支持溫總!支持政改!/万沐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