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反对流血的前中纪委书记李昌逝世后哀荣
(博讯北京时间2010年9月11日 转载)
明镜网特约记者 李自忠
六四反对流血的四名中顾委委员之一,96岁的李昌9月3日在北京医院去世,今天(10日)遗体告别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最大的遗体告别厅一号厅隆重举行。一号厅内外都悬挂《沉痛悼念李昌同志》的黑色挽幛。覆盖着巨幅党旗的李昌静卧在翠柏和鲜花丛中,妻子冯兰瑞泣挽的洁白色的鲜花圈,放在最前端。李昌身后彩色照片下是五个子女比肩的五个鲜花圈。 (博讯 boxun.com)
告别厅的右手是胡锦涛、江泽民和其余八个常委依次献的十个大花圈。再依次是政治局委员和前国家领导人还有他们的亲属组合献的花圈,一直排到告别厅门口。左手是亲属和友好的花圈,也一直排到大门口。告别式没有放哀乐,放的是旋律轻柔的交响曲。
八点半钟,八宝山实行交通戒严,已经来到的吊唁人群被警察和便衣统统封锁到东边长廊,让去排队等候。常委、副总理李克强,常委、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前来送别。3日李昌临终之前,贺国强曾到北京医院探望。等李克强、贺国强还有李继耐、乔石夫人的专车相继驶离,戒严解除,对公众和生前友好的遗体告别式才开始。之前被猜测会来的常委李长春没有来,李长春是李昌任过校长的哈工大的毕业生。
李昌遗体告别式规格介于部长和国家领导人之间,不能算不隆重。现国家领导人悉数敬献了花圈,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李昌的资历比较现在所有的领导人都老;二,李昌工作过的部门也令今天的领导人忽视不得,还要格外器重。
1931年“九一八”事变,李昌十七岁就在在上海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作为学生骨干在北京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被选为中华民族先锋队全国总队长;1939年在延安,他倡言发扬民主精神,尊重青年组织的独立性;1949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北平市青委书记、共青团北平市工委书记。1951年任团中央书记处书记。1953年出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主张教育与科研、生产、国防任务相结合;文革期间,李昌受到过残酷迫害,1975年在中科院任内和胡耀邦一起,坚决抵制文革路线,参加草拟闻名于世的《关于科技工作几个问题的汇报提纲》;改革开放以后,始终坚持胡耀邦全面改革的方针。1982年李昌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担任中纪委书记。他是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1985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今天李昌工作过的团中央、中国科学院、中纪委也组团来向他送别。一批哈工大的老学生,都是近八十的老人,告别式结束后还提出和冯兰瑞一起合影。冯兰瑞和子女们为了尊重官方的安排,除了花圈,没有散发家庭的纪念品。一份官方气味十足的《李昌同志生平》是签到处唯一发放的纪念物。这份生平第一段,第四行,在介绍李昌身份“中纪委原书记李昌同志”后边加了一个括号,里边注明(当时设有第一书记),这是什么意思呢?令人不得不琢磨,难道是说李昌不是中纪委第一书记,别误会了,第一书记才是国家领导人呢,李昌不是。这种提醒难道有必要吗?谁才会对此感到有意思呢?专制的等级在哪里都一定要留下痕迹吗?等级和人心又如何掂量呢?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胡耀邦好友、中共开明派元老李昌病逝(图) 杨继绳:为国为民心坦荡——读《李昌传》 《党内觉醒者》李昌先生的“几句话” 河南省卫生厅不只是逼良为娼/李昌平 李昌玉:孙文广被打事件原委 山东大学附中遭遇暴力拆屋,师生和家长怒不可遏/李昌玉 李昌平:孙志刚替我而死 上书胡锦涛主席:决不能率先承认朝鲜金氏新朝廷/李昌玉 李昌平:如行尸走肉般沉默着的大陆公民 李昌平:为富士康工人哭,为中国哭/漠视今天的“生不如死”,必有明天的“拼死一搏”—— 温总理啊 ,市场主体权利平等化/李昌平 温总理啊!荒唐啊!/李昌平 李昌平:户口制度替退休双轨制度背了黑锅 民工荒是大好事/李昌平 《党内觉醒者——李昌在中国改革年代》后记/范泓(图) 许志永是当年的年广九/李昌平 “村官”违纪犯罪特点及其背后的制度性原因/李昌平 我主张的土地制度改革方向/李昌平 中国难题与张五常局限/李昌平 社会是最好的大学,民望是最高的学历/李昌祖 越南的土地“私有化”实践/李昌平 李昌平:中国农村将彻底走上菲律宾道路(图) 中國農村將徹底走上菲律賓道路 /李昌平 李昌平:奥运会后,财政部长该关心母猪了 中国农民自主性与中国自主性——从被殖民到自我殖民/李昌平 李昌玉:人心惟危甚地震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