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一周年回访:北川中学规划评审堪比鸟巢(图)
(博讯北京时间2009年5月02日 转载)
来源:大洋网
在北川县城的板房前,劫后余生的小姑娘用天真的笑容展现她和家人的生活已经步入正轨。
展开中国的地图,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缩影上,很难找得到一个叫“北川”的地方,尽管传说告诉我们,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初祖之一----大禹的降生之地,但让“北川”名动天下,与传说无关,而是一场突然袭来的天灾。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山崩地裂、巨石倾轧,坐落在山谷下的北川县城房屋尽毁,全城伤亡惨重,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无数的生命在地震中瞬间走远。
一年前,我们作为新闻记者挺进北川,目睹了一个县城的毁灭;一年后,我们再次带着新闻镜头走访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从已被封城的北川老县城,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当中的新县城安昌镇;从陈家坝乡板房区黄昏下的炊烟,到长虹培训中心内北川中学临时校舍的琅琅书声,在2800多平方公里的县域土地上,我们一同感受到一个新北川正在重生。

废墟上的婚纱照寓意生者要坚强。

晚上看露天电影。

重建中的北川宛如大工地
去年5月14日,我们在震后第一时间深入北川县城废墟,在汶川大地震中伤亡最惨重的北川县城,满目疮痍、巨石轧瓦。在一条临时开辟的山道上,不时有担架将刚救出来的伤员快速地运往战地医院,死亡的黑气紧紧地压在县城的上空。
2009年4月23日,记者再次重访北川老城。一年过去了,重返故地,路上洒泪的行人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在北川政府临驻地的安昌镇通往老城遗址的道路上,尘土飞扬,拉着砖块和建筑材料的车辆络绎不绝。“现在这条路上的车辆比起地震前起码多了十倍。现在整个北川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重建。”拉着我们进城的出租车司机老王形容说。
在这块喧闹的土地上,仍有一个地方安静地沉睡着。这就是北川老城。离老城还有3公里处,就有一块牌子上写着:“旅游大巴劝返点”。自封城之后,除有限的3次短期开禁之外,北川县城废墟仅允许曲山镇邓家片区百姓持身份证通行。其他人员和车辆必须有当地的特别通行证,才能进入。县政府已经通知,今年5月12日期间,北川老城将对外开放祭奠。
在任家坪的北川中学校门口拦着一圈铁丝网,校门的废墟被高高的塑料板遮挡着。羌族姑娘王景在昔日的北川中学门口摆卖地震纪念品。她告诉记者,震后,自己一家人就没了生活来源,山上的房子被泥石流冲垮了,一家人只能住在帐篷里。因为老城被毁,县城里的人都迁往安昌和永兴镇等板房区。这里剩下来的人就只有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的羌家儿女。
王景卖纪念品一天能有20元左右的收入。这个憨实的羌家妹子说:“这里是我们的家啊。虽然去年这里死了很多人,但是说真的,我们都习惯了。不觉得有什么,政府说了,这里要建成一个大的遗址公园,我家人都觉得将来在这里开店,可以做游客的生意。留下来的人都这样想的。”
北川中学规划评审比鸟巢严
去年地震中1300余名幸存的北川中学师生在绵阳被安置在长虹培训中心。4月27日,当本报记者踏入这座国内外瞩目的中学时,正值中午学生下课,孩子们欢快地冲出教室,奔向学校食堂打饭吃。北川中学外宣办主任李学说,现在全校师生达到3000多人。北川中学已经从伤痛中站起来了,在全国人民的关心下,它将茁壮地成长。去年高考,北川中学有500多学生参加,最后大学录取了460多人,北大、清华录取两名,中科大录取两名。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