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一, 1月 17, 2022
Tuktuk,极速新闻!

中国全年GDP保8但逐季降低 胡锡进也说”让人担忧”

滚动 中国大陆 财经科技

中国统计局17日公布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万3670亿元,全年经济成长率8.1%,但去年第四季度掉到4.0%。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个人微博写道,“去年总成绩不错,但趋势挺不好的,让人担忧。”分析指,国内外的预测都估计中国经济2022将进入“5%”年代,从投资、消费、到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将对中国造成负面冲击。

中国统计局17日公布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万3670亿元,全年经济成长率8.1%,但去年第四季度掉到4.0%。前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个人微博写道,“去年总成绩不错,但趋势挺不好的,让人担忧。”分析指,国内外的预测都估计中国经济2022将进入“5%”年代,从投资、消费、到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将对中国造成负面冲击。

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经济成长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呈现逐季降低的情况,全年则是百分之8.1%。

中华经济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所长刘孟俊对本台表示,中国经济前年(2020年)经济逐季在好转,尤其2020年第一季度出现-6.8%增长,基数较低,所以去年第一季反映了这个基数效应,2021年数据逐季在下降,可能也在反映这情况。

刘孟俊:“2022年大概会进入5%的年代,可能今年(2022年)第一季会很难有漂亮的数字,况且从去年第三、第四季开始一连串强化监管,几个方面会显得疲弱。”

淡江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教授聂建中受访时分析,中国全年看非常亮丽,增长达到8.1%,但往后便会逐季降低。除了前一年基数低问题外,美中贸易战到关税、科技,中国经济的确受到伤害,中国运用调控政策,从外循环转变为内循环,内循环制造内需,因此经济好像被美国勒着脖子走,却没有完全崩盘。

聂建中:“我在电子产业当董事的状况分析,中国电子业最近有一个比较大的隐忧,电子产业断链的问题,对他们会有些影响。除了恒大之外,东北有些金融机构危机,会部分影响到他们金融体系。”

2022年中国经济进入“保五”时代

世界银行这个月11日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指出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长8%,2022年将降至5.1%(原先预测5.4%)。中国社科院上个月6日发表的《经济蓝皮书》,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8%,并预估2022年增长5.3%左右。

胡锡进针对中国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评论指出,“解读主要朝着积极面去了,四季度的4%一笔带过,经济大环境的问题一笔带过,没有针对人们的担心展开阐述分析。大概统计局也想给人们鼓劲,非常可以理解,这通常被看成政治正确的表现。”

胡锡进认为,“劲不是这样鼓的。这样的鼓劲恰恰会让一些人担心,经济工作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没有受到重视,它们有可能继续惯性地延续下去,而公众需要做的是对那些问题造成的后果保持接受和适应。这反而会伤大家的信心。”

中国年轻人失业率依然维持两位数

中国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年轻人的失业率依然是维持两位数,16-24岁人口失业率为14.3%。

刘孟俊在访问中从消费、投资和地方财政看到中国经济隐忧。首先,中国的就业前景不明朗,现在很多平台经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都受到整顿,因为很多年轻人就业是靠这一块,另外还有补教业和娱乐业,就业不明朗时,消费会更加谨慎。此外,房产市场预期会走低,虽然人行提出降息、降准等措施,目的在撑住这些投资,但是“突袭式监管”外商投资会更加concern(顾虑)。

刘孟俊:“其他国家开始要升息,会使得资金回流母国,中国更不容易吸收到外部资金;地方政府负债压力大,中国采取的模式是想办法增加税收,所以“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是资金来源,对于媒体艺人、网红这些作为是增加税收。”

中国内需投资、消费、地方财政隐患 出口疫后面临挑战

除了内需之外,拜疫情之赐,中国前年跟去年拿到的外销订单,有部分原因是东盟国家因为疫情很多地方出不了货,订单因而转到中国。如果疫后东南亚或是别的生产基地能顺利开工,很快订单应该会回笼,中国的出口是否还能保持去年还是前年的前景,刘孟俊的看法比较保守。

刘孟俊:“恢复常态后,从东盟出口还是会回去那边,再加上现在中国讲“双碳”(碳达标、碳中和)对于碳排放、绿色增长会强化监管政策。加上“共同富裕”平衡所得分配,劳工成本也会继续上涨,这边成为全球加工出口基地的经营环境已经很难继续维持。

刘孟俊提出,美中贸易战持续发酵,虽然未必会继续恶化,但是敏感的资通讯的领域订单、供应链应该会移往其他地区。加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从今年元旦开始生效,服务中国内需生产线转移到东盟后,加工完后应该还是可以回销到中国,供应链移转效应还是会发酵,这些都不利于中国外贸的发展

在中国统计局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申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黄崇哲表示,所谓的“稳”有两种,一种是“稳”成长,让大家对未来增长有预期;但现在却是下面在掏空,根基不“稳”,就算放钱下去也没有人愿意帮忙做根基,创造就业。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黄春梅 台北报道 责编 许书婷 温晓平

转载自 自由亚洲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