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12月 22,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北京采购承诺快到期 专家:2022美中经贸对抗持续

滚动

据称上个月拜习会前,北京曾誓言「要购买美国能运过来的任何东西」。但中美贸易协议即将在12月31日到期,北京采购量还差40%。这会影响到美中未来一年的经贸关系吗?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下周五 (12月31日),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有关中国跨大自美国采购2千亿美元商品的承诺即将到期,其中包括购买价值1621亿美元的实物商品,但中国尚未能达到目标。

根据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的一份报告,从2020年1月到2021年10月,中国对美国商品的总购买量仅达到承诺总量的60%,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农业,PII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实际购买量达到第一阶段目标的83%。

根据《南华早报》,在采购期限来临之际,中国消息人士透露,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贸易谈判比当局透露的更为频繁,而政治和供应链中断都不是中国采购滞后的决定因素,双边供需问题才是关键。

中国前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何伟文告诉《南华早报》,双方从一开始就很清楚,在考虑到供应和需求之后,这个目标远远不现实。专门研究中美商业关系的他说:「首先,中国在短短两年内不需要那么多货物。第二,美国不可能在两年内供应这么多东西。」

在协议中规定的三个商品部门,能源、制造业和农业中,出口表现最差的是能源,PIIE数据显示,截至10月,中国对能源产品的购买量仅达到第一阶段目标的37%。而在677亿美元的能源产品购买承诺中,主要部分是原油,占总数的近60%。但根据PIIE的数据,截至10月,中国只购买了原油目标的34%。

但事实上,在协议生效之前,彭博社就报道,美国能源行业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除了能源,中国社会科学院美中专家陆翔在最近几个月调查了中国航运公司,他说,今年中国用来运输货物到美国的集装箱大多是空着回来。「美国港口没有太多的货物可以发给我们,所以船只不得不空着回来。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报道提到,这也反映在航运价格上,以2021第三季度来说,由于对中国产品的大量需求,亚洲到美国的航运价格比反向行程贵了20倍。美国至亚洲的回程船上有约75%至80%的集装箱是空的。

在对抗的主旋律之外,中国经济学家沈凌提到,中美还是得要共同面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碳排放以及核电等能源问题,适应共同决定一个事情的趋势。

美中贸易前景不乐观

第一阶段经贸协议问题未解,是否影响中美2022年的经贸往来,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经济学者沈凌表示,紧张关系缓和只是暂时的,对抗才是主旋律。他所指的两国关系缓和是因为美中达成了经贸协议。

他认为这跟哪一个政府或总统上台无关。他说:「中国现在前所未有的接近了美国,二战以后大概中国现在是最接近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所以两国之间的竞争关系发生变化,以前合作更多,现在强调竞争更多。」

沈凌认为,美国目前技术上的优势明显,可以以此压制中国增长,中国政府则越来越强调要用创新来作为经济成长主要的驱动力。这种战略竞争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告诉新华社,中国将努力稳定行业供应链,重点解决芯片短缺问题,并加强对商品价格的监测。

报道援引宁吉喆的话说,为了帮助经济增长,中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加强对制造商和小公司的支持,并确保价格稳定。此外,中国也会建立一个完整的国内市场,同时进一步缩短有关外国投资的「负面清单」,并把跨周期和反周期措施结合起来,以防止经济剧烈波动。

(南华早报、路透社等)

转载自 德国之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