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四, 12月 16,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台湾公投:核废料比邻40年 兰屿人的抗争与共生

滚动

自1982年起,一桶桶核废料迁至台湾离岛兰屿,是台湾唯一的专门的核废料贮存场。德国之声在台湾公民投票前夕走访兰屿,聆听当地人对核废料及核能的真实告白。

(德国之声中文网)兰屿岛上,依山傍水的小学的教室里,传出有关核废料的讨论声,有学生说「我爸爸在那边(贮存场)工作」、也有人问「为何要把垃圾放在这?」、「放月球呢?」。朗岛国小四年级的学生的童言童语,问出许多政府、专家学者都难以回答的问题。

授课老师周家辉(Syaman Walamen)这门艺术课上,透过一张张老照片,向学生讲解岛上长辈反核废的抗争史,抗议至今仍未停歇,照片中的示威者的诉求-将核废料贮存场迁出兰屿,仍未获得台湾政府明确的回应。

他表示,在教育现场谈核能及核废必须客观公正、不带立场,希望能带学生思考核废议题,像是作为生活在岛上的公民,要如何面对这块土地上的问题。但就个人立场,周家辉直言:「这东西本来就不应该在兰屿了,本身错误的政策就是欺骗我们族人,我们希望它离开,但这三十、四十年了都没有离开。」

他所指的是当年核废料存贮在兰屿的决定并未取得居民同意。今年38岁的周家辉对德国之声坦承,教了近十年相关课程,「有点无奈、无力」,因为核废一直存在。 「我在教学的时候看不到尽头,但是我还是必须有责任,必须要让孩子知道核废料在这边,我们有什么方法面对它。」

「那个抗议的人是我阿公-郭建平」

朗岛国小教室的电视萤幕上,有一名头绑布条、面目狰狞,站在官方代表面前的达悟族人,四年级的郭宇帆(Si Mangamed)举手说:「那是我阿公。」他的爷爷郭建平(Shaman Fengayan)​​是兰屿第一代反核废抗争者,许多反核废的抗议场合都有他的身影。

兰屿朗岛国小老师周家辉(Syaman Walamen)通过摄影与学生讨论核废料议题。

郭建平一生大半辈子都在与核废料抗争,他在兰屿家中接受德国之声的专访,数度情绪激动。他批评台湾政府,当年台湾依靠核能发展经济,但达悟族不仅没有享受到,还把最坏的东西(核废料)丢到我们家来,「如果这不是不公义,还有什么比这个不公义。」

宛如找到宣泄的出口,抗争了数十年后,郭建平把对台湾中央政府的愤怒全部宣泄出来。 1982年核废料运往兰屿时,台湾仍处在国民党威权统治的戒严时期,政府对人民的言行活动会进行监控,因此还是大学生的郭建平,就因常参加反核运动而遭到老师、国民党部、乡民代表检举。

他说:「
我家这里还有警察的信箱,假借巡视社区顺便监视我在干嘛。」毕业后,他放弃了到澳洲攻读民族学的留学梦,决定留在自己的土地继续抗争,没想到这一抗争就长达40年,整个青春都在与政府对抗。

年近六旬,讲话仍铿锵有力,郭建平说在台北、兰屿搞(反核)运动,最大的感受是台湾无论换哪一个政党,从来不把达悟族当人看,遑论作为人的公平正义。 「你满口谎话谎言,或是不把人当人看的傲慢也好,我们无言以对。当初台湾政府为了运送核废料而兴建港口,欺骗达悟族把核废料说成鱼罐头,称渔船进来可以加工渔获。」

对政府不信任

针对核废料伪装成鱼罐头的说法,台湾电力公司驳斥是「以讹传讹」,并公布当年报纸明确写道「我核能电厂废料将存贮兰屿地区」,强调并未欺骗居民。但郭建平解释,当年达悟族大部分都不识字,并说:「连中文字都不认识,根本看不懂你写什么」。

台湾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放射性物料管理局在其官方网站称,兰屿龙门地区因地形封闭(三面环山,一面向海)、5公里范围内无民众居住等诸多优点,经学者专家审慎评估后,决定于该地设置低放射性废弃物贮存设施,该贮存场有23座贮存壕沟,共可存放13万3728桶低放射性废弃物。

郭建平不断叹气说,即使抗争那么久远的时间,从20几岁到快60岁,仍在和政府辩论,「许多辩论过的人都已经往生了」。现在他只期待有生之年能看到核废料贮存场迁场。

郭建平(Shaman Fengayan)与他的孙子郭宇帆(Si Mangamed)。

他说:「我希望我的孙子永远不要再面对现在我们面对的这个状态,我也盼望我的子孙不会再有核废料的威胁,我们正在努力解决这些事情,不是为了我们这个世代,也是为达悟族整个世代的人在斗争。」

抗争持续,也似乎看到曙光。台湾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2021年6月表示,台湾电力公司最晚必须在2029年将核废料迁出,但兰屿大多数的居民却不再信任政府的承诺,因为至始至终从未看到迁场的具体细节,核废料要移至哪里也未定案。

罹癌与核废有关?

台湾大学风险社会与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1991年兰屿核废料贮厂发生辐射外泄事件,3年后,兰屿的核废料有四千多桶发生锈蚀,都让兰屿人感到忧心,特别是当身边的人一一罹患癌症。

谢来光(Si Ngahephep)的姊姊就是其中之一,她向德国之声表示,她的姊姊曾被发现有辐射残留,但并未有明确的数据证明,后来进一步检查,约七年前确诊罹患乳癌,需要动手术及接受化疗,心情非常沉重。

核辐射是否会引发癌症,台湾原能会官网明确指出,「辐射曝露的确会引起肿瘤或癌症发生机会或风险的增加,但并非所有的肿瘤或癌症均为辐射曝露所引起」。而台湾电力公司官网根据以往兰屿地区之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指出,「并未发现居民癌症罹患率有异常现象」。

兰屿贮存场是台湾唯一的专门核废料贮存场。

这样的说法,谢来光无法接受,也不相信岛上各地的环境辐射监测指数,并说:「我们很难证明是核废料导致大家生病,政府在转型正义后,并没有要想要把(罹癌)这个数据公布出来。」

面对政府再三强调核废料贮存场的安全性,谢来光表示愤怒:「如果真的那么安全,那你就随便找一个地方,那你就放在总统府下面,为什么要千辛万苦还开一个港口运到这里来?」

她姊姊现在每一年都必须到台湾复诊追踪,她也担忧自己的健康是「定时炸弹」。 「看到家人生病,不知道谁哪一天会轮到你,因为这是无色无味,辐射进到身边,我们也不知道。你生病了,只能自己救自己。」

重启「核四」公投题

台湾将在12月18日举行公民投票,投票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兰屿人不像台湾大城市有政党积极拉拢选票,日子照样平静的过,讨论度也不高,比起其他议题,当地居民较为关切的是「重启核四(龙门核能电厂)」这一公投题目。

今年33岁的朵萝(Si Madolok)是岛上的年轻人,身为达悟族的她,在兰屿经营民宿。她坚决反对重启核四,并说「他们(同意者)不知道核四重起后,最终处置场在哪,最终处置场就只有一个(指兰屿),他们不知道重启后,核废料放到兰屿有多可怕。」

公投倒数之际,针对核废料该如何处理,反核和拥护核能的团体都各自说法。反核的台湾环保联盟创会会长施信民向媒体指出,因为核废料问题现今实在无法解决,因此台湾不适合发展核电。至于拥核团体则主张可议核废料是否能干净、环保再利用,并强调核能便宜、干净,重启核四可补足台湾电力缺口。

核废料成为「核四公投」的攻防焦点,国际社会对于核废料该如何处置也尚未有共识,但在找到解决办法前,台湾总统蔡英文2019年宣布要给予贮存核废料的兰屿居民25.5亿台币(5.8亿人民币),以补偿过去对于当地造成的伤害,以及当年未经兰屿人同意,核定放置核废料的计画。

25.5亿补偿金分裂兰屿人?

不过,这一笔钱对长年抗争、要求核废料迁出兰屿的抗争人士而言宛如炸药。郭建平认为,民进党政府摆明不想管前朝(指国民党)的事情,「为何这笔钱不拿去用迁厂的经费?」。

他质疑政府是以25.5亿「买断了整个岛主世世代代的命运」,逃避原本应该面对的事实。 「你没有诚意,你2025年(无核家园的目标)要废核,蔡英文第一任的时候说优先处理兰屿的核废料。」

朵萝对于补偿金也感到不满,她认为这突显出将核废料迁出的机率有多低。 「全部的兰屿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只是它(政府)转圜的方式,这并不是有办法迁走,因为放到哪边都不对,哪个无人岛都不对,那么容易的话不会丢一个25亿的『炸弹』。」

另一方面,岛上有部份居民乐见补偿金注入兰屿,且对于台电给予的的就学奖学金或相关补助感到满意,甚至担心贮存场迁出后补助会跟着消失。但这些兰屿人相对低调、不愿受访。

「要环保还是先吃饱」

在兰屿核废料贮存场担任导览员6年的张秋英(Si Nan Samonan),是少数愿意发声的人。她日复一日向参观的民众解释核废料的安全性,并以各种数据佐证兰屿的核辐射量处于正常值。

为了当个称职的导览员,她做了很多功课,也深信贮存场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她说,作为台电的员工早已被「贴上标签」,说得再多,很多居民也不相信。 「他们会觉得,你领这里的钱,你一定帮他讲话,但如果我不了解,我有办法回答这些问题吗?」

对于贮存场迁出兰屿与否的态度,她其实相当两难,一方面是这份工作能养家活口,若迁出就代表失业,但迁出又是许多居民的期待。她说因为台电租场地放核废料贮存场,有租金有收入,兰屿也因此受惠能有些建设,对居民也有医疗补助。

张秋英(Si Nan Samonan)在兰屿核废料贮存场担任导览员。

事实上,幼儿保育专业出身的张秋英,原本是兰屿的幼稚园老师,6年前因为贮存场薪资较高而舍弃教职,她苦笑道:「你要环保还是要先吃饱?口号大家都会讲,可是现实呢?你能不过生活吗?」

但被问及若能填饱肚子还会否在核废料贮存场工作,她回答:「我应该不会,我还是比较喜欢在幼儿园教书,小孩子前一秒把你气得要死,下一秒说好爱你,心都软了。」

想起当年的幼教工作,张秋英满脸笑容,作为土身土长的达悟族人,她与其他人一样热爱这块土地,但她认为迁场不是他们能自己决定的,「要迁走或不迁走,你也没辙,即使抗议也没用」。

在国家决策面前,张秋英选择认命,但核废料放在自己家门口,张秋英几经思考后,还是忍不住道出了内心话:「若核废料能不来兰屿,当然最好,如果能迁出就迁出吧,但……就没有工作了。」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转载自 德国之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