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五, 4月 30,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陕西洛南县脱贫造假 “全面胜利”备受质疑

滚动 中国大陆

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到60天,陕西洛南县在4月25日爆出脱贫造假:贫困户根本没住在安置点,并且村民迄今没水可用,被迫跨省挑水。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几日后,陕西省新闻办才慢吞吞作了回应,并称缺水是季节性。而在这样的时间点爆出脱贫掺假,不免让人疑惑所谓的“全面胜利”到底有几分真,几分水。

中国宣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不到60天,陕西洛南县在4月25日爆出脱贫造假:贫困户根本没住在安置点,并且村民迄今没水可用,被迫跨省挑水。事件曝光后,迅速引发舆论热议。几日后,陕西省新闻办才慢吞吞作了回应,并称缺水是季节性。而在这样的时间点爆出脱贫掺假,不免让人疑惑所谓的“全面胜利”到底有几分真,几分水。

脱贫造假 居民饮水都无法保障

早在2020年的2月27日,陕西省政府门就发布公告称洛南县等29个贫困县(区)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洛南县也将“脱贫摘帽任务圆满完成”列为全县2020年重大工作的首位。

而在今年4月20日,洛南县的“河长制暨农村安全饮水工作推进视频会”上,县长王鹏宇还在会上强调,保障安全饮水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就在这次会议三天后,洛南县就被曝出脱贫造假的问题。居住在五保户安置点的不是五保户,居民的正常用水也无法保障。

据洛南县政府去年11月发布的信息称,截至当时,“全县累计建成农村饮水工程9394处,有效解决了39.3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农村饮用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90%,确保群众喝上安全、放心水。”

然而,洛南县官方口中的“饮用水全覆盖”,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当地县政府官网、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以及陕西一些主流论坛上,关于饮水难的投诉及建议并不少见。就在今年4月初,仍有村民投诉:“洛南县城关镇腰庄村峡口组人民饮水问题得不到保障,每到冬天,年轻人员在外务工,家里60岁以上老人冒着雨、雪、路面结冰的情况下跑接近1公里的地方去挑没有经过检验的水进行饮用。”

洛南县灵口镇上河村,用来安置五保户的老村部成了附近施工队的住所。五保户之一的冷大爷表示,自己在安置点只住了三天:“不方便,没水”。

在村民的说法里,当时为了迎接上级脱贫攻坚的验收检查,修缮工作匆忙进行,水都没有接通,村干部就让五保户们集中居住进去。没过几天,冷大爷就因缺水等问题无奈离开。

同样受到饮水问题困扰的,还有当地村民程线军,他曾是一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自己买了一辆三轮车用来买水拉水,一趟来回“至少两小时”。就在程线军的家门口,还张贴着《商洛市洛南县农村饮水安全明白卡》,其中明确提到,他家所使用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到每人每日20升以上,同时“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

对此,程线军并不满意:“上头就是搞个形式,给你贴张纸,上头来检查就表示啥都有。”

守着“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标识牌,却没水喝,“饮水安全”形同虚设,长满青苔、直径不到2米的水池竟是十几户人家的水源。为通过脱贫验收,陕西省洛南县不少村建了饮水设施,然而村民家的水龙头是样子货不通水……村民们水洼取水,房檐接雨;跨省拉水,纱布过滤。

在事情曝光两天后,陕西省政府姗姗来迟的回应称:两个脱贫村及脱贫户的脱贫退出,达到了国家和陕西省关于“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退出程序符合要求。但安全饮水保障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管护水平不高、干部作风不严不实等问题确实存在。但是这篇发布在微博的通报关闭了评论功能。

各类乱象不在少数

据报道,当记者反映农民吃水难时,当地有关部门的表现令人愕然。洛南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称“水不是我们管的事情,是水利局管”,而该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则是一问三不知。更令人震惊的是,当洛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看见记者在拍摄水利局的大门,居然抢走记者手机并骂道:“怂货,你拍人家这干吗?”

这种对业务的不熟练、拒绝舆论监督,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在政府工作中不在少数。

据大陆媒体报道,仅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陕西省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293件,处理480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510人,移送司法机关38人。

除了洛南县这样应付检查的脱贫造假行为,一些地方政府通过弄虚作假,造成“数字脱贫”“假脱贫”的印象。据报道,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政府党组成员、原副县长陈跃,在上报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数据时,多次弄虚作假,虚报搬迁房主体建设完成率,谎报实际搬迁户数,明知工作实际进展与工作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却要求职能部门按住房主体建设完成率100%上报。广西马山县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扶贫任务,虚报脱贫人数,将该县低于国家农村扶贫标准的608户、2272人虚报为脱贫户,营造数字脱贫的假象。

在扶贫过程中,贪污问题难以避免。如哈尔滨市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党支部原书记孟庆林,分配救济救灾款时优亲厚友,先后将7笔救济救灾款发放给村委会成员和本人亲友等8名非救助对象,侵害了贫困户和受灾群众利益;陕西省长武县洪家镇原民政工作助理员、王东村党支部书记杨小鹏,利用参与低保评定工作便利骗取低保资金5.25万元,用于个人支出。

纸面上脱贫之后就完了吗?

中国实施大规模脱贫攻坚行动,许多农村家庭易地搬迁,背井离乡,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浮现。

难以走出大山并融入城镇的老年人群体,成为子女后代的牵挂和忧虑所在。所以,解决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养老问题比城市养老问题显得更为迫在眉睫。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优质师资,各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虽有提高但普遍办不好,“留守儿童”的成人成才亦成为大问题,辍学儿童依旧不在少数,贫穷本身并没有得到解决。

同时随着扶贫开发的程度逐渐加深,其弊端已开始显现,贫困地区人口数量减少的边际效应呈现递减趋势,扶贫政策取得效果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小,不少地区出现脱贫后又返贫。例如发展方式转变、社会保障、区际协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帮扶在贫困人口脱贫之后可能不再持续,失去政策支持后,使得脱贫人口发展乏力,再次回到贫困状态。

还有部分地区由于贫困人口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条件一般是比较恶劣的,脱贫人口赖以发展的贫瘠资源如果又受限于“退耕还林还草”、“降低碳排放”等生态保护政策约束,再加上物价上涨和补贴降低双重因素的影响,使部分脱贫人口出现返贫。

并且脱贫人口因自身健康水平、知识技能水平,没有能力维持脱贫状态,或是因为自然灾害返贫,这些情况都很容易出现。所以中国脱贫的“全面胜利”成果几何,能维持多久还是一个不确定的答案。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