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日, 10月 31,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国安法影响漫无边际 在港寻求庇护非洲人也难幸免

滚动 港澳台

“港版国安法”实施年多以来影响着香港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传媒上鲜有被提及在香港生活的非洲人,原来也逃不过这法的威力。有学者表示,“港版国安法”已经间接地减少了非洲人在香港成功获得难民资格的机会。另有在港求学的非洲裔学生寄望,包括在港非洲人在内的外籍人士能继续得到重视,否则香港难以维持其国际城市的声誉。

“在香港能否成家立室?”網上研討會,探討了當前非洲人在香港的處境。(臉書截圖)

“港版国安法”实施年多以来影响着香港人生活的各个层面,但传媒上鲜有被提及在香港生活的非洲人,原来也逃不过这法的威力。有学者表示,“港版国安法”已经间接地减少了非洲人在香港成功获得难民资格的机会。另有在港求学的非洲裔学生寄望,包括在港非洲人在内的外籍人士能继续得到重视,否则香港难以维持其国际城市的声誉。

非洲25国早于“港版国安法”实施前在联合国表态支持

被中国数十年来视为 “老朋友”的25个非洲国家,早于去年6月份,便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日内瓦举行的一场投票中,投下赞成票支持中国实施“港版国安法”。中国官媒“中央电视台”更引述了三位分别来自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纳米比亚大学及赞比亚大学“一带一路”联合研究中心的学者,大力赞颂“港版国安法”为维护香港繁荣的“必要举措”。

但非洲人对此议题的声音是否如出一辙?特别是在香港生活的非洲人也是否跟他们原籍国家的政界领袖,一样地歌颂“港版国安法”?传媒在这一年多来却鲜有报导。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及发展中心的“中非研究网络”项目于10月29日(星期五)举办了一场题为“在香港能否成家立室?”的网上研讨会,专门探讨了当前非洲人在香港的处境。

香港中大学者麦高安:国安法影响着社会中最底层的-难民资格申请者

尽管题目并非以“港版国安法”为主,但讲者之一的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教授麦高登 (Gordon Matthews) 在言谈间已不自觉地流露了有关法律对生活在香港最底层,在社会上最不受重视的难民资格申请者,特别是来自非洲的人有着灾难性的影响。

麦高登说:“现在看来寻求庇护者更难寻找(法律)代表,以往香港有顶级的人权法律师会说,若你是寻求庇护者,你的(申请难民资格)个案遭到拒绝,你还可以继续上诉,继续(在香港)无限期逗留下去。现在一切看上去已经完结。你不可以再上诉,这些人将更快地被遣返(原居地)。”

麦高登有这分析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公民团体在“港版国安法”下相继倒下瓦解。原本协助这些难民资格申请人的律师也纷纷离开香港,最终导致了这些申请者败诉失落,难圆移民西方国家的美梦。

港府2014年起负责审核“免遣返”资格 但成功比例极低

自2014年3月3日起,香港政府已接管了联合国难民专员公署的工作,实施统一审核机制,由入境事务处审核提出“免遣返声请人士”的资格。若有关人士成功获得“免遣返声请人士”的资格,才把个案转交联合国难民公署核实难民资格并跟进迁移外国事宜。

在香港入境事务处的官方网页上没有任何与“难民”这个关键词相关的条目。香港政府多以“免遣返声请人士”一词概括所有的难民、寻求庇护者、酷刑声请者、无国籍人士及其他相关群体。

麦高登引述官方资料指出,自新制推行实施后,在1,873宗已经审核的“免遣返声请人士”个案当中,只有8宗获得批准,之后成功转介到联合国难民公署成为难民。麦高登认为成功个案的比例,相对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数字比较实在过低。他叹言,要这些申请者成功真正成为香港人,唯一途径只能是与香港人结婚。

麦高登:有“寻求庇护者”香港才显国际地位

这位人类学教授多年来醉心香港著名的“重庆大厦”内独有的文化,并把它作为人类学议题来研究,更曾经出版书籍《世界中心的贫民窟:香港重庆大厦》。由于与当中来自五湖四海结下的缘份,麦高登认识到香港原来还有一些最没有人愿意提及的群体 – “寻求庇护者“(Asylum seekers),他们每天艰苦地过着不为人道的生活。麦高登指出,正是这他们的存在,香港才显得国际化,是一个国际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活。

麦高登:相比大陆移民 香港年轻人更接纳“寻求庇护”非洲人为家人

但“港版国安法”的实施,还有香港在近年不断强调的中国人身份认同政策,却使麦高登颇有感触。他认为,当局的政策把香港年青人不幸地推向了另一极端,使他们宁愿将来自非洲的难民申请者视为香港家庭一份子,也不愿意将来自中国大陆的内地人接纳为香港人。

麦高登续说:“相比原来其国际化,香港看似将会变得更加中国化。对于这些我所认识的 – 正在寻求庇护或已经得到难民身份的非洲人来说,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尽管如此,他认为很多滞居在港的非洲人仍然视香港如家,觉得香港人总体上是欢迎接纳他们的,特别是一些已经与香港人结婚,落地生根,可以在香港合法工作的非洲人,他们早已与香港根脉相连。

在同一场合发表演讲的两位来自非洲的中文大学博士生 – 菲利普. 特贝(Phillip Thebe)和费凯度. 马雷德(Fekadu Malede)也呼应了麦高登教授的忧虑。这两名分别来自津巴布韦与埃塞俄比亚的博士生以非洲人的身份与角度,理解到正值有众多香港人已经开始移民离开香港的时候,为何仍然会有非洲人逆向而行,来到这个被部份港人认为已经没有希望的地方。

特贝:尽管不肯定香港将来局势 非洲人仍对香港抱持己见

特贝说:“正当众多香港人对香港及其未来抱持各种不同的看法时,非洲人本身也同样对于非洲与香港也有自己的看法。在他们当中,大部份或许希望离开非洲,因为非洲并不适合居住。他们想在其他地方寻找机会,所以便前来香港,因为香港相对非洲来说是较好的。”

特贝解释,非洲人清楚知道香港面对将来处于一个不肯定的局势困境,但依然有人像他一样继续前来香港求学,原因是仍然看到机会,在学成后仍有机会到其他地方发展。他在香港认识的非洲人中,没有人会认定将在香港终老,但仍会视香港不失为一个提供机会的地方,只要把握好努力向上,不管升学或发展事业,对将来个人的去向还是有帮助的。

马雷德:国安法下能保持吸引世界各地人材 或能与伦敦及纽约看齐

虽然部份非洲人认同香港仍有吸引力,但麦高登教授和两位博士生特贝及马雷德三人的眼中,香港在港版国安法笼罩下的国际城市地位优势能否持续下去,能否再声称与伦敦和纽约看齐,仍然取决于香港是否继续是一个欢迎世界各地不同人群的地方,除了能继续招收非洲的莘莘学子,还包括了麦高登呼吁的不再歧视黑人,对社会上最底层的“寻求庇护者”展露更多包容。

马雷德说:“或许将来,它(香港)有机会如伦敦及纽约一样,那里(香港)的人会在文化上变得更多样化。由一个非洲人的层面去说,与十年前比较,非洲人已经更被(香港人)接纳。从这点看,(与伦敦及纽约看齐)香港仍是有机会的。但如(麦高登)教授所言,我们需要等着看。”

转载自 美国之音中文网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1 评论
最旧
最新 最多投票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橙子
橙子
2 年 前

郭文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他可以自说自话,不用听取外界的任何信息,全靠自己臆想,始终认为自己臆想的就是绝对对的。蚂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蚂蚁认为其他人说的什么都是错的,只有瘟龟臆想出的才是正确的,并且瘟龟说什么就是什么,根本不用大脑思考,蚂蚁脑袋就是装饰品,看起来像人的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