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六, 10月 16,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新德国政府 新对华政策?

滚动 国际 中国大陆

德國聯合政府組閣談判正如火如荼進行,未來4年中國將是德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對象之一,德國新政府應如何看待德中關係?未來可能實施哪些對華政策?德國議會4大黨派提出各自見解。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大選過後,組閣政黨逐漸明朗化,無論由哪些政黨脫穎而出,中國無疑是未來德國外交政策的一大重點。在後梅克爾時期,德國對華政策未來該如何改變?該如何推動中德的雙邊關係?來自德國議會4大黨團的外交事務專家10月13日在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舉辦的線上研討會中,提出各自的想法。

德應主動制訂歐盟對華政策

社民黨聯邦議院外交政策發言人施密德(Nils Schmid)指出,德國政府應主動制訂歐盟對華策略,以打破中德雙邊關係的狹窄局面,這一點至關重要。

他表示,過去有許多保守意見認為雙邊關係與經濟貿易關係密切,德國不應特別積極主動。但他直言,「新的聯邦政府應扭轉這種局面,並在歐盟層面推動這些問題。」

施密特認為,從歐盟角度來看,目前與中國的關係已與過去大不相同,整個歐盟要更嚴格對等地規範市場准入,意指未來貿易投資協議的類型必須要採取不同形式。歐盟內部市場中的中國與其他第三國參與者必須遵守與其他國家相同的規則。

目前執政的聯盟黨外交事務議員季塞維特(Roderich Kiesewetter)則直言,「德國過去只著重對中貿易,希望透過合作能與中國成為親密夥伴的這個信念,很大程度上是失敗的。」

他認為,未來歐洲若真想具有競爭力,就必須在歐洲內部聯合起來。歐洲的競爭力未來將取決於非洲與印太地區,不應僅關注中國,更應該關注該如何與中國的周邊國家,像是菲律賓、印尼、印度,以及澳洲與紐西蘭等合作,並進一步加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這些議題對於未來的聯邦政府都相當重要。

即将卸任的默克尔和习近平已经举行了最后一次正式通话

減少對中國依賴 加強與其他地區的貿易

自民黨議員、聯邦議會德中關係小組成員佛格爾(Johannes Vogel)則強調,新聯邦政府應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以及對於中國的經濟依賴。

他認為,德國作為一個經濟體,並未過度依賴中國市場,但對於德國經濟結構具有重大影響的個別公司與產業對於中國的依賴程度很高。唯一解決方法唯有減少與中國貿易的投資。

佛格爾指出,歐洲目前的工作應是在未來幾年內加強與世界其他地區的貿易,並提倡與非中國經濟體達成進一步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他在會議中稱與其他國家尋求貿易合作,不僅是重新平衡,更是「超越中國。」

綠黨議員、歐洲事務專家布蘭特內爾(Franziska Brantner)更具體以能源技術轉型為例,「我們需要的許多技術與應用領域都仰賴儲能、電池、稀土」,而中國已戰略性的掌握了多數資源,未來歐洲要如何不牽涉到主要依賴貿易項目的情況下,進行轉型,是一大挑戰。

她認為,「只有當德國出口經濟不那麼著重中國時,這一切才會奏效。」換句話說,德國或是歐洲整體,應在自身市場推出新技術,與其他國家建立夥伴關係,才能逐漸脫離對於中國市場的依賴。

歐洲應共同定義數位安全領域

德國國會今年4月通過資訊系統安全法,為通訊設備訂下嚴格的安全標準,雖未直接點名中國大廠華為,但形同將華為排除於5G網路建設之外。

此外,中國和歐盟去年底簽署了《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議》,卻在今年3月因歐盟就新疆問題對中國祭出制裁,中國也隨即實施反制裁,這項投資協議因此被暫時擱置至今。

佛格爾認為,歐洲不應將自身的價值觀、雙方關係以及議員因人權問題相互制裁等情況與經濟利益相互掛鉤。

但他認為,在整體對於華為討論的背後,更凸顯出歐洲國家應共同定義,哪些是與數位安全相關的領域,哪些不是。哪些領域歐洲不希望依賴中國,或希望能仰賴歐洲技術。從原則上來說,應做到雙方互惠,但也並非只推崇某項投資協議,而忽視其他協議。就他看來,只重視單方關係的做法,是錯誤的。

佛格爾甚至認為,應在跨大西洋聯盟內談論這些議題並取得共識,制定共同策略。

與美國共同分擔 而非競爭

就未來的跨大西洋關係而言,施密德認為,歐洲與美國之間的分工得更加明確。目前美國傾向撤出後蘇聯地區、中東地區,更密切關注中國與印度太平洋地區;而德國應增加在亞洲地區的政治聯繫,尤其是與東亞最重要的經濟與政治夥伴日本,過去並未完全地發揮,兩者有許多相似的既有利益,將來應更加強彼此關係。

季塞維特則表示,他從歐洲未來的全球夥伴關係當中,看見跨大西洋地緣政治責任分攤的機會。歐洲與美國應共同分擔負擔而非彼此競爭,在價值觀、夥伴關係與地緣政治協議的框架下與美國合作。

他指出,「非常明顯,未來十幾年的重點將是印太地區,但這只是表面上的重點。」因為非洲才是中國的資源重點,也被中國視為相對廉價商品的銷售市場,中國可以在此真正轉型並汲取力量。

而歐洲要向美國展現出自身能在西巴爾幹地區、中東、非洲,以平等的夥伴關係妥善關照這些國家,從而減輕美國的負擔,讓美國更有餘力參與印太事務。他個人希望,歐洲國家能始終一致表明,歐洲對印太地區具有高度興趣。

支持台灣加入世衛組織

這場線上會議中有觀眾提問:要怎麼做才能保護台灣的民主?佛格爾指出,台灣問題將是未來幾年最重要、最困難也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為了保護台灣民主需做到兩件事,其一是信號效應,將台灣納入低於國家承認水平的國際組織。他坦言,特別是過去幾個月對抗新冠病毒如此成功的台灣,被屏除於世界衛生組織(WHO)之外,他認為是非常奇怪、非常錯誤的做法。

其次,他認為,應成立一個自由市場民主國家的全球價值共同體,在這種體系中與國際夥伴更密切協調,並共同討論若中國威脅要對台灣進行軍事侵略甚至入侵台灣,應如何予以反擊,「因為當然不能發生這種情況。」

施密特則說,「台灣人民應能在沒有脅迫的情況下,自己決定前進的道路。」他建議,在不承認台灣獨立的前提下,嘗試加強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包括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同時在低於承認台灣獨立門檻的程度下,與台灣在科學、政經領域保持密切聯繫。「有一點不應被低估的是,台灣在經濟上與歐盟與德國的半導體工業與以及其他高科技產品也非常相關。」

新聯合執政協議 中國是重點

上一屆聯合政府執政協議中,「中國」這一字眼在其中出現多達5次,針對目前正在協商的聯合執政協議,會議主持人分別提問與會4人,在此次協議裡,中國出現的頻繁程度?

施密特表示,不論聯合執政協議如何擬定,中國一定是更重要的協議主題。

季塞維特則指出,中國未來將具有更多的權重,也會有更多歐洲的協調,我希望看到聯邦政府和聯邦議院之間進行更密切的對話,以便我們能夠在聯邦議院討論更多策略議題。

转载自 德国之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