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三, 10月 6,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港府施政报告向北望 打造跨境概念都会区 称容1/3香港人口

滚动 中国大陆 港澳台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她任内最后一份《施政报告》中建议,把香港北部与深圳接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打造成「北部都会区」,以铁路与中国内地的深圳及其下的大鹏湾形成「双城三圈」格局。

林郑月娥在施政报告中谈深港融合,左上角小图为双城三圈构思。

下的大鹏湾形成「双城三圈」格局。预计发展完成后可提供90万个住宅单位,容纳250万人,约占现时人口的三分之一。不过,报告未有提及都会区的完成日期,只是强调,有信心透过都会区、填海及回收土地等方法找到足够土地,以填补预计由现时到「五十年不变」后的2048年所短缺的3000公顷土地。

林郑月娥今(6日)早在立法会花了两个多小时宣读其任内第五份施政报告,当中为港人勾划了一个在新界北部出现的一个「宜居宜业宜游」都会区,这个都会区将建设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而支撑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中环「维港都会区」,亦会扩大至包括她上任翌年提出的「明日大屿愿景」的交椅洲人工岛填海,她强调,两区将提供大量土地,并驾齐驱地推动香港发展。

香港面积有1100平方公里,而根据《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当中300平方公里将划为都会区,包括新界的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已规划可提供35万个住宅单位,而额外开拓的600公顷用地,料可额外提供16.5万至18.6万个住宅单位,再加上区内现有的39万个单位,发展后,整个都会区的住宅单位数目将达到90.5万至92.6万个,可容纳约2 50万人居住;而都会区内的职位数目将会增加四倍半至65万个,当中15万个为创科产业的相关职位。林郑月娥形容,这会是香港未来20年城市建设和人口增长最活跃的地区,而区内的洪水桥/厦村将会发展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尽量把政府设施及写字楼迁往此区。

她又说,区内的七个跨境陆路口岸,使港深两地有条件跨越水域限制而形成「双城三圈」的空间格局。当中,「双城」是指香港和深圳,而「三圈」则是指深圳湾优质发展圈、港深紧密互动圈和大鹏湾╱印洲塘生态康乐旅游圈。她形容,北部都会区是首份由港府编制、在空间观念及策略思维上跨越港深两地行政界线的策略和纲领。

而要形成北部都会区,铁路将是主要骨干,包括建造洪水桥至前海的铁路、把「北环线」向北伸延,接入深圳的新皇岗口岸,以及探讨将「东铁线」伸延至深圳罗湖,并在深圳一方设立「一地两检」口岸。 港府预计,为了发展南北两个都会区等大型区域发展,当局或会在下一届政府开设一个副司长职位。香港现时只有三名司长,即政务司长、律政司长及财政司长,并无副司长一职。

被北京视为香港深层次问题之一的房屋事务,林郑月娥透露,未来十年已觅得约350公顷土地以兴建约33万个公营房屋单位,另又会争取在同期准备170公顷土地,料可兴建约10万个私营房屋单位。其次,除了重建大坑西邨,负责营建公屋的房屋委员会,亦会研究重建西环邨和马头围邨,以便提供更多单位。不过,她未有提出改善公屋轮候时间的目标。截至今年6月,港人一般需轮候5.8年才可获得编配公屋,被指偏长。

她总结,假设住用地积比率为4至6.5,持续推进已有及策划中的项目可望于中、长期提供约40万至50万个公、私营房屋单位,加上北部都会区的新增单位,2031-32年后的下一个十至十五年的供应可高达56.5万至68.6万个单位。至于由2019至2048年(即香港实行「一国两制」五十年期满的2047年翌年)的土地短缺,现时估计约为3000公顷,透过成功推动上述各项计划,港府有信心会在中长期找到所欠缺的土地。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