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投稿
星期二, 10月 5, 2021
Tuktuk,极速新闻!

全球化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方向

滚动 国际 中国大陆

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年代后,人类面临着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最重要的转折关头。显然,人类公共事务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因此,人类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规划现在的生活并且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方法。

全球化与21世纪人类社会的方向

21世纪第一个年代,在全球范围内,人类社会表现出来的情况判断,具有如下的进步特点:第一,世界经济在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一体化进程后,经济首先成为一种超越国家范畴和传统政治意义的因素,这为人类生活的进一步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化其起这关键性的影响;第二,从政治上看,人类已经走出20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制度体系的直接对立和分野,人类正在通过一系列经济的、文化的方式寻求着政治上和解,这将对传统的国家定义和理论构成直接的冲击和升华。 在前苏联解体后,尤其是21世纪前十年的表现,人类在军事方面上的竞争较之于经济问题退居次要的位置。但是,这决不是说各国政治家对本国的军事力量的发展以及立场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军事竞争不像20世纪美苏争霸的时期具有公开化、激烈化和表面化。
通过20世纪百年历史,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世界各主要国家已经普遍认识到人类之间的暴力、杀戮、侵犯等是不文明的,但是,人类各国尚未找到团结一致面对自然界的社会组织形态和国家系统。人类文化的一系列重大转型,开始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全球化为人类文明价值的普及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途径和方法。因此,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形成的信息化是人类文明的最有力的助推器。
在经历了21世纪第一个年代后,人类面临着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最重要的转折关头。自18世纪中叶以来,首先发端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量,直接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现在,在产业革命历经了近3个世纪时间之后,人类正面临着超越革命形成的社会结构的重大的历史性的转折,可以说,这场转折正在进行中,只是人类各国的觉悟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的全球化浪潮,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人类生活需要逐步走出依靠货币和权力为核心的支配力量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人类需要创建一种超越货币和权力两个因素的社会制度。当然,在未来的一个长期的时期内,人类社会还不可能取消货币和权力,还必须使用货币,也必须保持公权力的存在。因为货币和权力本身都是人类生活必要的分工的产物。而人类社会的某一种分工一旦形成,就成为人类的持续的实际需要,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而言,消灭分工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现实社会的条件下,取消货币和权力也就不可能实现。全球化是改变国语国之间关系的根本助力。全球化本身是对主权国家职能的突破。全球化改变了主权国家的发展方式和相互关系。证明着人类已经在全球化的局面下超越了国家主权观念的事实还包括:各种国际间的非政府组织的纷纷建立并且在处理各种国与国之间的问题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站在全球化的态势上,我们从世界各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中,可以分辨出如下几个对未来人类生活发生影响的因素:一是人类语言的趋同化趋势。在研究人类社会时,许多理论都忽视了人类语言变化的这一重要的趋势。其实,语言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力是一种最直接的存在。人类使用语言揭示社会运动规律,却往往忽视语言本身对社会进程的影响力,就像对社会的研究往往忽视自然界对社会运动的影响力一样。其实,在任何民族国家的社会生活中,语言对于社会的文明进步都是一种实际的促进力,人类多语言的认识以及多声音的认知可能还处于极其肤浅的程度。
现在看,在全人类范围内形成一种语言还是不可想象的状况,但是,在过去的人类生活中,语言呈现出一种趋同化的历史过程。当美洲大陆随着1492年哥伦布航海被发现后,当地原居民的语言便逐步消亡了,英语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
人类语言的发展趋势对于人类未来以及现实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尚未被人们所认识。其实,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人类的工业革命的进程的人类语言形态的变迁,对人类文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言的趋同化趋势直接决定着人类在科学方面的一致化趋势。而在所有的最能够影响人类未来的因素中,科学无疑占有最重要的为止。什么因素才是影响到未来人类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人类科技力量以及科技核心的转移将是影响21世纪世界格局的主要因素。自20世纪60年代起的以电子技术为先导的科技革命,已经把人类生活置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局面下。地球上的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社会生活都呈现为一种公开化的态势。到目前为止,科学在改变人性本身的作用方面仍然没有充分地符合出来。
二是,货币的统一化趋势。货币的产生是人类进行交换的结果。货币是人类进行物质财富交换的介质。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政府的法定纸币充当这种介质,历史上,人类在进行交换的过程中,贵金属一直充当交换介质。一直到18世纪下半夜工业革命兴起,在工业革命兴起的过程中,法定纸币才逐步取代贵金属而充当货币的职能。
当二战还为结束的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这固然是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崛起的标志,也是美国经济实力的体现。而且,这也是之后美国扮演世界领袖国家最重要的支持因素之一。
从人类思想史的角度看,到目前为止,人类思想已经得到相当成熟的表述。中国思想家想全人类贡献了完美的人伦观念,以孔子的“仁义礼智信”为代表,西方思想家则从古希腊出发,向人类贡献了逻辑思维方法。在1991年,以美国与前苏联为代表力量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体系的冷战结束后,一种普遍的观点是认为形成了以美国独大的单级局面,然而,这种状况持续到2001年,在美国发生了恐怖主义的“911事件”,美国为此打了两场局部战争,一是伊拉克战争,一是科索沃战争。到2008年,美国国内发生次贷危机,并且金融危机迅速蔓延,转即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的局面。
21世纪第一个年代结束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在这个关头,朝鲜半岛的局面紧张,有存在爆发全面战争的可能性。显然,21世纪的国际关系格局不是亨廷顿揭示的所谓的“文明的冲突”,相反,是人类文明以何种方式、选择何种道路、利用何种方法走向一致性的问题。因为人类文明的实质是相同的和相通的。
而一切脱离文明标准的方法,都将对人类生活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
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和北非人民革命是21世纪以来的标志人类生活转型的重要的历史事件。
全球金融危机要求建立起统一的货币监管体制,而北非和阿拉伯国家的人民革命,在客观上要求建立起一个世界政府体制。全球金融体制的重建和世界政府的建立,是21世纪人类的两大现实任务,这样的工作不可能在现行的联合国框架下组织起来,而必须通过一种崭新的主权国家的联盟形式有条不紊地解决。联合国必将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美国与中国、欧盟国家的合作是重要的。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各国政治家们不断地召开会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全球金融危机向人类昭示的一个问题是,人类在不能像过去发展经济的模式那样使用货币,货币再也不能作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动力而存在并且发挥作用。
三是,政治制度的一致化趋势。世界政府正在逐步成为一种可能。
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里氏9级的强烈地震,为12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地震。强震导致核泄漏使得单纯的自然灾难成为一种复合式的人类灾难。人类需要建立全球性的防御和救助组织。这将是世界政府的一项主要的职能。核能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通过日本大地震,文明可以做出的一个判断是,核能将不是人类能源的最终发展方向和目标,虽然目前人类还需要继续开发和使用核能。在未来,人类必须找到替代核能的科技方法,从而不再继续利用核能为人类服务。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更加宏观的宇宙空间的认识深化,人类开始认识到自然界运动队地球环境的影响和人类本身命运的不确定性。人类科技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不确定性。
全球化在政治上的一个必然逻辑是世界政府的产生和组建。政治制度在21世纪前半页有可能走向一致性的形态。但是,各个不同的主权国家间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这仍然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人类社会对于公权力的需要,起自各种公共事物的存在这个客观事实。个人行为的差别以及不同个人间的利益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为了处理和解决各种个人间、家庭间不断发生的利益冲突,就需要确立一个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国家便是在这样的需要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分工形式。恩格斯在给倍倍尔的信中有过如下的话:“无产阶级需要国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存在了。”这句听起来很暴力的话,是对国家与自由关系的一种很具体的解释。
国家消亡的理论有必要被重新提起。在传统意义上,国家是拥有特定范围的领土、领空和领海等疆域,以及具有政府系统与军事武装力量的组织,国家的自然基础是民族,相同的民族最容易结成国家。列宁把国家定义为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工具。
21世纪人类的使命,是要为人类走出以货币和权力为中心的社会结构找到有效的通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对于自身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认识方面,是以货币和权力两个基本的因素为中心的,货币向资本的转化缔造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而权力制度再西方是以宪政“三权分立、普选制、多党制”为标准的民主政治。
人类必须通过和平协作的方式建立起统一的政治制度和机制,从而从普遍的意义上和根本性的消除不符合人类文明进步需要的政府,这就必须超越主权国家,为人类建立起统一的社会制度体系,到目前为止,人类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榜样是美国政府型的模式。在20世纪中,依靠共产主义理想建立起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的模式以苏联为代表,在世界范围内,20世纪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和东欧在1990年代的解体为标志而历史地结束,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转型。在1945年二战后,中国国内的两大政党——国民党和共产党经过三年时间的大规模内战,于1949年10月在中国大陆建立起中华人民和共和国政权,国民党于1911年建立起的中华民国政权则退居台湾。中国的根本变化发生在1980年代,从哪时起,中国顺应世界范围内第三世界国家的改革开放潮流,在国内开始了比政治运动深刻千百倍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一方面实现了自身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制度体系的重大的转型,另一方面顺应了全球一体化、信息化的潮流。
国家的一个最核心的职能是帮助、引导和执行人民的文明选择,这就是国家政治的实质意义之所在。爱国主义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种深深植根于每个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的费理性的引导十分容易走向非理性的线路和方法,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的国家关系的表现为一种非常明显的侵略性和对抗性关系。二战的结束时这种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即使在20世纪的1945—1991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直接的对抗时期里,在两个大国间也没有发生军事战争。倒是社会主义国家间爆发过不同规模和形式的军事冲突。而以1991年前苏联解体为标志,国际关系则更加趋于理性、协商与经济合作。军事问题是国家结构中的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21世纪国际军事表现的动态看,还不能判断人类各国的军事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但是,各国间的军事交流已经成为常态。
上述三种趋势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力量,并且从精神方面、经济基础和政治领域影响到人类的未来。
在21世纪里,决定人类社会未来的几个因素包括:1、超越现行的生产模式,2、超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与意识形态框架,3、超越交换和分配方式,在生产和交换方面,人类的社会存在主要表现为商品与货币。
比如电的发现和发明过程,电力被人类的广泛的使用,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最大的进步。电力首先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电力的生产使用煤电、风电、水电、太阳能电力等几种形式,对电力的生产改变将影响人类生活的内容。人类不应继续延续从地球储藏的煤中要电,而应该转向从太阳的热能中要电,这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更能够改变人类的知识与科学内容。
在对于人类社会全球化这一进步的认识方面,首先是由美国的思想家们开始的。由于美国是1945年二战结束后科技革命的发动机和引领国家。因此,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产生了一批以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的思想家,他们被称为未来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托夫勒、耐斯比特等,他们看到第三产业力量超越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因此试图从理论上对社会形态的转变做出解释,他们提出了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一系列有价值的概念。
人类面临的根本危机不是来自于经济方面,发生在21世纪初的、以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事实只是对实体经济与货币价格方面的一种大调整。自由企业制度条件下的企业成立、重组、破产事实是一种常态。 在全球化的局面下,人类当然仍然需要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三重方式解决和处理国际社会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无疑,全球化为国家消亡准备了条件和奠定了基础,全球化把人类召唤到自觉的文明的道路上。当然,这并不是说今后的人类历史就能够彻底摆脱盲目和人类的本能。而是说人类历史已经被人类的方面放置在一个全新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基础上,人类社会的运动和进步将根本改变其方式,因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改变了。
人类共享全球信息使得人类对自身生活作出更明确的比较和选择,人类的选择具备了更加多样性,但是,多样性的选择不不与人类文明本身相矛盾,而是文明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信息化而带来的全球化将是人类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和最明显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和之后,人类社会的运动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
全球化对人类政治领域里的影响力还难以明确分辨。但是,一个趋势是可以肯定的,全球化正在推动世界各国在观念上和实际的国家交往中超越主权的传统作为。也就是说,在全球化的状态下,人类正在事实上超越传统的主权观念。这是一个再明晰不过的趋势:一方面,世界各国的交往以经济的原则而不再以军事的原则为核心指导;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各种超越国家范畴的国际组织不断涌现。全球化使得人类第一次明确无误地认识到,人类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不可分割。
在世界范围内,只有少数国家仍然把所谓的主权看的比人权更加重要。人权第一的观念正在逐步成为全世界各国内部行政和外部交往的最重要的价值尺度。全球化为传统意义上主权国家的消亡提供了条件、开辟了具体的出路。从而超越传统的国家的观念,即领土、人口、军事等等主要的指标。
全球化确立的一个基本国际关系态势是,世界上主要的国家间的关系已经能够在协商的前提下避免世界级的战争爆发。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状态,当然,各个主要大国间具体利益上矛盾甚至矛盾的激化是一种常态和不可避免的现象。但是,各个大国间尤其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没有那个敢于以毁灭人类未来的代价而发动一场世界性的核战争。
人类必须正确定位21世纪的历史运动的坐标。信息化与全球化不仅是一种现实的力量,而且为人类走向未来开辟了崭新的发展途径。显然,人类公共事务的管理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因此,人类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规划现在的生活并且对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方法。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构成社会存在。反过来讲,所谓的社会存在就是由人类活动构成的全部内容,包括有形的生理与无形的精神因素、为了吃穿住进行的有用的劳动和纯粹的娱乐。
21世纪人类的历史征程是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基点上开始起步的。
人类生命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人类生命的目的是以幸福为标准而设定的。社会存在表现为劳动形态的不断升级过程。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然来自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渴望和理想。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动力。

徐国进
2020年1月8日星期三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