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非洲 – 为什么美国总统拜登要在任期结束前访问安哥拉?
滚动 中国大陆本月2号,美国总统拜登抵达安哥拉首都鲁安达,对该国展开为期三天的访问,这可能是拜登总统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外访,也是自2015年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访问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以来,美国现任总统首次访问撒哈拉以南非洲。
据国际能源署 (IEA) 发布的数据,安哥拉这个拥有 3700 万人口的葡萄牙语国家是非洲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仅次于尼日利亚,也是非洲第八大经济体。安哥拉在独立前曾是葡萄牙的一个海外省,自1975年独立后,该国陷入长达27年的内战,造成50万人死亡。内战交战一方是苏联支持的安哥拉人民解放运动(MPLA;简称安人运),另一方是由美国、南非支持的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UNITA;简称安盟),内战结果是亲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安人运获胜,并掌握政权直至当下。1990年这个实行一党专政的安人运决定放弃社会主义的路线,次年实行多党制。1993年,美国正式承认安人运政府,并开始从安哥拉进口石油。
但此次拜登访问安哥拉的重点并非石油,而是一条名为“洛比托走廊”的运输线路,这条由七国集团承诺投资修建的全长1300 公里的铁路线,将把非洲铜矿带内陆国家的关键金属铜和钴运往大西洋港口安哥拉的洛比托港,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还包括在赞比亚建设近 563 公里的铁路轨道。七国集团预计前期斥资六千亿美元对走廊沿线的公路、铁路和港口基础设施进行修复和现代化更新。去年12月,拜登在白宫接见安哥拉总统雷昂·劳伦索时,将这个同样得到欧盟支持的项目描述为“美国有史以来对非洲铁路最大的投资”,而安哥拉也成为非洲最大基建项目的受益国。
《二十一世纪非洲》杂志日前发表题为“洛比托走廊是中西方竞争的核心”的长文指出,美国和欧盟希望恢复这条古老的殖民铁路线,将加丹加的矿藏运往由欧美控制的非洲西海岸大西洋口岸,以对抗由中国控制的非洲东海岸印度洋港口运输线。可以说,洛比托走廊计划是西方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非洲基建投资大项目。它是华盛顿及其盟友在非洲大陆与中国展开的地缘政治对抗的框架。
作为七国集团全球基础设施投资的一部分,这一战略经济项目于2023年5月启动,并在同年10月的“全球门户”论坛期间敲定。欧盟和美国与安哥拉、刚果(金)、赞比亚、非洲开发银行(AfDB)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明确了这条走廊的目标。
文章继续指出,非洲铜矿带的两个重要国家刚果金和赞比亚的铜、铀、钴等关键矿产资源现在是几乎被中国垄断的新经济产业的核心原材料。这不是一条繁荣的“丝绸之路”,而是一条穿越非洲大草原、为中国新经济提供关键矿石的尘土飞扬的小路。由于急于对抗来自北京的商业技术竞争,美国和欧盟将注意力集中到洛比托走廊。这条铁路公路线将大大缩短运输时间(八天足以到达大西洋,而不是一个月到达印度洋沿岸)。这条“快车道”预计将释放该地区巨大的经济潜力,并改善安哥拉、刚果(金)和赞比亚的出口营收。
然而要实现洛比托走廊计划有个前提条件,即结束刚果(金)东北部边境的战乱。这场战乱牵涉另一个国家卢旺达,刚果金指责卢旺达是东北部叛乱武装组织M23运动的幕后支持者,卢旺达利用图西族叛军占领的地盘攫取刚果金北基伍省的矿藏,其中鲁巴亚矿是世界最大钴矿床之一。作为这场冲突的调解人安哥拉总统劳伦索于今年八月促使金沙萨和基加利达成停火协议,然而停火协议并未终止战争。
刚果金曾是比利时殖民地,在该国1960年独立前,居住在加丹加省的比利时人习惯乘火车走洛比托走廊上的本格拉铁路线抵达安哥拉海滩度假,加丹加省矿业联盟的大部分铜和铀也经此条线路运往大西洋港口洛比托港然后运往欧美。
安哥拉内战导致铁路瘫痪,停止运营。多年来,金沙萨和鲁安达之间达成双边协议以便恢复这条线路。安哥拉方面从大西洋海岸到边境的工作已经展开:沿线修建了三十个车站,在洛比托还修建了一个国际机场,一个矿石和石油码头以及一个陆港正在等待货物。
中国也不是安哥拉基建的旁观者,中方计划在洛比托建设一座炼油厂。早在2002年,中国就参与了本格拉铁路的重建。2006到2014年期间,中国投资约20亿美元,通过石油换铁路的方式成为这条铁路线重建的首个投资方。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对来自西方的对抗计划有何反应还有待观察,不过,洛比托走廊计划所涉国家的领导人都是中国今年九月中非合作论坛的座上宾,受到中方热烈欢迎。
转载自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