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迁:刚辞任的香港终院海外法官摊牌:香港社会已变质
滚动 推荐 国际 港澳台来自英国的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勋爵(Jonathan Sumption)及郝廉思勋爵(Lawrence Collins)于6日一同请辞,来自加拿大的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麦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于10日发布声明称,其任期于7月到期后将不再续任。
6月,香港终审法院有三位海外非常任法官宣布将离开香港。其中来自英国的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勋爵(Jonathan Sumption)及郝廉思勋爵(Lawrence Collins)于6日一同请辞,来自加拿大的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麦嘉琳(Beverley McLachlin)于10日发布声明称,其任期于7月到期后将不再续任。
同日晚间,已经从香港终审法院辞职的前英国最高法院法官岑耀信投书《金融时报》,对香港法治状况及港当局大加叱咄。
“无处可去”的“固若金汤”
岑耀信在这篇题为《香港法治面临严重危险》的文章中称,香港曾经充满活力,而且政治上多元化,但正在慢慢步入成为极权社会,而且只要是政府强烈关注的领域,其法治都会受到严重损害。
岑耀信首先直言上月宣判的“47人案”中,14位不认罪的被告被判“串谋颠覆国家政权”罪成的裁决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他认为,虽然该案可能在上诉庭获得纠正,不一定代表“法律已死”,但“真正的问题是,这项裁决是香港司法部门日益萎靡不振的征兆”。
岑耀信指出,大多数法官都是受人尊敬,具备普通法的自由本能,但他们现时只能在中国创造的“不可能政治环境”中运作。岑耀信进而指出三个问题,第一个是,《香港国安法》及殖民地时期建立的煽动叛乱相关条文,严重限制了法官可以作出什么决定的自由。第二个是,大陆若不喜欢香港法院的判决,可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解释”去推翻。 第三个是,香港当局出现“偏执”的情况。而顺从的媒体、立场强硬的议员、政府官员和中国官媒制造的一种压抑气氛,让法官无法执行他们传统上的自由捍卫者角色。与海外法官不同,本地法官无处可去,如要逆流而上需要非凡勇气。
针对岑耀信的公开信,香港政府展现了极高的效率予以回击。11日凌晨,港府发表长达4500字的声明回应,称《香港国安法》授权香港法院就绝大多数国安案件行使管辖,已经展示出中央的“充分信任”。声明引用特首李家超的话称,法院一直独立进行审判不受任何干涉,“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香港法治固若金汤,历久不变”。
声明进而针对岑耀信称,岑耀信勋爵背弃香港特区的法官,令人极度失望,“岑耀信勋爵一方面认为美国对香港法官的‘制裁’威胁属不公义,一方面却对香港法官的司法工作作出如此不公正的评价,实在令人惊讶”。
曾经同行者 如今反目成仇
本周香港终审法院有三位海外非常任法官辞职,除75岁的岑耀信勋爵以外,其他两位法官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体面。83岁的郝廉思在宣布辞职当日称,他是以香港的“政治局势”为由离职,但又说继续对香港终审法院及法官独立性有充分信心。麦嘉琳则说,她已年届80岁,7月29日任期结束后,将会退下来,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不过,在2年前香港终审法院海外法官辞职潮中,包括岑耀信和郝廉思在内的5名英国法官却坚定站在了香港一边。2022年,英国最高法院院长及副院长韦彦德勋爵及贺知义勋爵辞去香港终审法院非常任法官职务。他们在声明中表示,英国最高法院法官继续到香港任职,难以不被视为替一个背弃政治自由及言论自由的政权背书。这一决定得到了当时英国政府的欢迎。
岑耀信和郝廉思等5名英国法官事后却在报刊发表联署声明,指出在此关键时刻,香港更需要支持法庭维护法治及复核行政部门决定。他们说,完全接纳终审法院的独立性,虽然会继续密切监察事态发展,但认为继续参与终审法院工作符合港人利益。
2年后,岑耀信在公开信中写道,他当初继续担任在香港终院的职务,是相信他和其他海外法官的存在有助于维持法治,“我担心这变得不再现实。其他人不那么悲观,我希望他们被证明是正确的”。
岑耀信的公开信提到法官作为自由捍卫者的角色,展示出其个人的职业良心。这些话语竟被港府全盘否认,也反衬出港府在中国意识形态体系中已是泥足深陷。岑耀信2年来的行为更是揭示出一个残酷的事实,即香港正陷入一个“非此即彼”、“非敌即友”的现状,也更加没有中间态存留的空间。这一氛围发展下去,未来可能比中国大陆更为压抑。
香港正变成“孤家寡人”
对香港政府来说,这些年来“变节”的“朋友”不止岑耀信一位。6月5日,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耶鲁大学资深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在香港外国记者会谈论香港经济前景,预言中国经济表现未如理想,香港经济将难以独善其身。
罗奇曾经是“中国大好友”,过去多年热衷于唱好中国经济,也非常熟悉香港。不过在今年2月,他撰文指出,在本土政治、中国经济和美中关系等因素夹击下,“香港已经玩完了”,中国即使推出救市措施也难以挽救香港经济。
在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已连续24年参与这一经济论坛的罗奇首次没能发表讲话。他表示,他原本打算在会上表达对香港未来的担忧,但遭到主办方审查。他说,主办方在论坛之前、期间和之后都明确表示,他们不想听到尖锐的问题,只想听到“对中国有建设性的观点”。
当然,罗奇有关香港的观点也得到港府的反驳,其在特区新闻公报网站上称,“近日有个别人就香港经济及金融发展发表的评论,其论点显然忽视香港的既有优势及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数据及事实前完全站不住脚”。
事实证明,“偏执”的香港政府难以阻止曾经的同行者用脚投票,听不得批评也终将成为“孤家寡人”。